RSA加密算法详解与C++实现

RSA加密算法是一种非对称加密算法,由 Ron Rivest、Adi Shamir 和 Leonard Adleman 在1978年首次提出。它基于两个大素数 p 和 q 的乘积 n 来构建密钥对,其中 n = p * q。该算法的核心思想是利用两个不同的密钥,一个公钥(e)用于加密,公开分发,另一个私钥(d)用于解密,只有拥有私钥的人才能解密由公钥加密的信息。
RSA的安全性建立在大数分解难题之上,即寻找两个大质数 p 和 q 的乘积 n 的因子。至今,尽管没有得到理论上的完全证明,但通常认为破解RSA需要对大数进行分解,这在当前的技术水平下非常困难。然而,如果存在一种不涉及大数分解的攻击方法,那么理论上它可以被转化为大数分解算法。尽管如此,实践中会选择较大的n以增加破解的难度,已知可以分解的最小n值为140多位。
RSA加密的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1. **参数生成**:创建RSA_PARAM结构体,包含两个大素数p和q、它们的乘积n、欧几里得余数e(加密指数),以及d(解密指数)。d的选择需要满足e*d ≡ 1 (mod (p-1)*(q-1)),确保解密能够正确进行。
2. **密钥选择**:选择合适的e值,通常取一个小于(p-1)*(q-1)的相对较小且与(p-1)*(q-1)互质的整数。同时,计算n的对数s,确保2^s <= n。
3. **加密**:将明文消息 m 分成若干块(如 ci),通过公式 ci^e mod n 进行加密,得到密文 ci'。实际应用中,通常先对明文做哈希运算,以处理消息长度过大或安全性问题。
4. **解密**:接收者使用私钥d和密文ci',计算 ci'^d mod n,恢复原始消息mi。
在提供的源代码片段中,可以看到一个简单的RSA类定义,其中包含了用于生成随机数、素数检查、生成密钥对和执行加密解密操作的方法。这些函数使用了如g_PrimeTable中的素数表和一些常数来辅助生成大素数和计算相关数值。
值得注意的是,RSA算法在实际应用中通常会配合哈希函数使用,例如MD5、SHA-1或SHA-256,以保护消息的完整性并避免因消息长度过长导致的效率问题。RSA和DES(Data Encryption Standard)相比,RSA更适合用于关键信息的加密,因为它提供了更强的加密强度,但加密/解密速度较慢。
RSA算法是一种强大的加密工具,其安全性依赖于大数分解的难度,但随着技术的进步,保持密钥的安全性和选择合适的密钥长度至关重要。提供的源代码示例展示了RSA算法的基本实现,可用于教学和学习目的。
123 浏览量
点击了解资源详情
194 浏览量
681 浏览量
595 浏览量
1331 浏览量

nbunbu
- 粉丝: 1

最新资源
- Ant使用指南:Java项目的构建专家
- C++编程:Justforediting压缩包文件详解
- VisualC++网络编程实例源代码详细解析
- Google Grid Gallery:炫丽的html5相册特效
- Delphi组件开发全攻略:中文版实用指南
- 简化计数逻辑:Debug.Print 变为窗口识别计数
- 简化版JS/PHP价格日历:酒店与门票订购
- 基于Servlet的网上订餐系统开发实践
- MATLAB实现三次样条插值详细教程
- ASP.NET初学者入门教程:程序设计基础篇
- Delphi编程手册3.0全新发布!高效开发必备指南
- Rust实现的Kuhn-Munkres算法解决O(n^3)分配问题
- Kotlin项目RollaTaskOne入门指南
- PHP与jQuery打造动态多分组相册特效教程
- JavaScript编程手册:特效、源码与关键字索引
- 功夫世界Cpack工具:安全的加解密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