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性染料上染纯棉的在线颜色预测模型及其实验验证

需积分: 6 0 下载量 190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06 收藏 503KB PDF 举报
活性染料上染纯棉过程中的颜色预测模型是一项针对间歇式染色工艺中颜色控制的重要课题。汤仪平和金福江两位作者在华侨大学机电及自动化学院和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合作,针对传统印染行业存在的在线测色困难,提出了一个基于Kubelka-Munk理论和染色基本原理的新方法。他们通过实验收集大量数据,利用线性回归建模技术,建立了能够预测染浴中织物表面颜色的模型。 该模型的核心思想是利用染料的上染率作为输入,通过计算得出染浴中织物表面的三刺激值,即L*、a*和b*,这三项参数是颜色空间中的关键指标,用于表示颜色的亮度、色调和彩度。研究结果显示,他们建立的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相关系数R2值均大于0.8,这意味着模型与实际数据之间有很强的线性关联。 通过样本验证,颜色预测值与实际测量值的色差保持在CIELAB色彩空间内的1.0单位以内,表明模型的预测效果非常接近真实情况,能有效地反映染色过程中的颜色变化。这对于印染行业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准确的颜色预测可以提升产品质量,减少人工目视测色带来的主观误差,降低生产成本,同时也有助于节约水资源。 目前,由于市场需求偏向小批量和多品种,间歇染色方法在染坊中广泛应用,但这种工艺的在线颜色控制仍然是一个挑战。传统的离线测色方式不仅效率低下,还不能实时反馈,限制了生产线的自动化水平。本文的研究成果为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即通过非接触式的在线预测,有望在未来推动染色工艺向智能化和高效化的方向发展。 试验部分详细列出了使用的材料,如32s棉织物、活性染料RR-红以及助剂元明粉和纯碱,以及特定的仪器设备,如H-24SE打样机和X75型仪器。这些具体的数据和设备选择进一步支撑了模型构建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汤仪平和金福江的研究工作填补了间歇染色在线颜色预测领域的空白,为染料上染纯棉过程中的颜色控制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有助于提高染色行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和理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