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PGA实现的真随机数发生器:设计与性能分析
113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01
1
收藏 427KB PDF 举报
"该文介绍了一种在EDA/PLD(电子设计自动化/可编程逻辑器件)中基于FPGA(FPGA场效应管阵列)的真随机数发生器设计与实现,采用一对振荡环路的相位漂移和亚稳态作为随机源,并结合线性反馈移位寄存器的输出进行后续处理。在Xilinx Virtex-5平台上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设计的随机数序列通过了严格的DIEHARD测试,满足统计特性要求。由于设计仅使用了普通逻辑单元,因此易于移植到ASIC(专用集成电路)设计,大幅缩短开发周期。真随机数发生器在统计分析、信息安全等多个领域有重要应用,要求数据序列具有良好的随机性和不可预测性。"
本文着重阐述了基于FPGA的真随机数发生器设计方法,首先,利用一对振荡环路的相位漂移和抖动现象作为基础随机源,这是因为在实际电路中,这种漂移和抖动具有非确定性,能够提供真正的随机性。亚稳态,即电路在短暂时间内处于不确定状态,也被利用来增加随机性。接下来,设计采用了线性反馈移位寄存器(LFSR)的输出,通过对原始随机序列进行运算,进一步增强随机序列的质量。
在实验阶段,设计者在Xilinx Virtex-5 FPGA平台上进行了测试,探究了不同振荡器数量和采样频率对随机序列统计特性的影响。这些参数的选择直接影响到随机数的分布均匀性和独立性。DIEHARD测试是评估随机数序列质量的常用标准,通过该测试表明,设计的随机数发生器性能良好,满足实际应用的需求。
文章还提到了真随机数发生器在统计学和信息安全领域的广泛应用,特别是在信息安全中,随机数的不可预测性是防止密码破解和保证数据安全的关键。作者引用了B.Sunar, W.J.Martin和D.R.Stinson的观点,指出真随机数发生器的性能取决于熵源、采集方式和后续处理这三个关键因素。
文中列举了三种真随机数产生方法:直接放大法、振荡采样法和离散时间混沌法。直接放大法利用电阻热噪声等物理噪声;振荡采样法则通过带有抖动的慢振荡器采样快振荡器;离散时间混沌法则利用混沌电路的复杂性。在数字电路设计中,尤其是FPGA平台,振荡采样法因其易于集成和实现的优势而被广泛应用。
该文揭示了一种基于FPGA的高效、可移植的真随机数发生器设计,对于提高电子设备的安全性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优化设计和参数调整,可以进一步提升随机数的质量,满足不同应用领域的需求。
点击了解资源详情
点击了解资源详情
点击了解资源详情
2020-12-13 上传
2020-11-11 上传
2020-10-19 上传
2020-10-23 上传
2020-11-10 上传
2020-11-09 上传
weixin_38729399
- 粉丝: 7
- 资源: 902
最新资源
- JHU荣誉单变量微积分课程教案介绍
- Naruto爱好者必备CLI测试应用
- Android应用显示Ignaz-Taschner-Gymnasium取消课程概览
- ASP学生信息档案管理系统毕业设计及完整源码
- Java商城源码解析:酒店管理系统快速开发指南
- 构建可解析文本框:.NET 3.5中实现文本解析与验证
- Java语言打造任天堂红白机模拟器—nes4j解析
- 基于Hadoop和Hive的网络流量分析工具介绍
- Unity实现帝国象棋:从游戏到复刻
- WordPress文档嵌入插件:无需浏览器插件即可上传和显示文档
- Android开源项目精选:优秀项目篇
- 黑色设计商务酷站模板 - 网站构建新选择
- Rollup插件去除JS文件横幅:横扫许可证头
- AngularDart中Hammock服务的使用与REST API集成
- 开源AVR编程器:高效、低成本的微控制器编程解决方案
- Anya Keller 图片组合的开发部署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