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梅雨锋暴雨中两类MCS边界层特征分析

需积分: 5 0 下载量 155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1 收藏 887KB PDF 举报
"许长义,林永辉,管兆勇.2012.梅雨锋上两类中尺度对流系统形成的边界层特征[J].大气科学学报,35(1):51-63." 这篇论文探讨了2009年6月29日至30日期间,梅雨锋暴雨过程中的两类中尺度对流系统(MCS)的边界层特征及其形成机制。研究基于高时空分辨率的地面观测数据和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模式的模拟输出,深入分析了海平面气压场、边界层冷池、以及对流系统的触发与维持机制。 首先,论文指出两类MCS在海平面气压特征上存在显著差异。在对流爆发阶段,地面风场显示出明显的辐合线,这有助于对流系统的形成和发展。而在对流再次激发的阶段,气压场呈现“跷跷板”式的中尺度扰动,表现为前置的中低压区与后置的中高压区,最强烈的对流活动发生在两者之间的过渡区域。 其次,第一类MCS(MCS1)的维持与边界层的辐合线密切相关。边界层的这种特定结构有助于集中能量并促进对流活动的持续。当MCS1爆发后,边界层内会产生冷池,冷池前的冷出流与低层环境风相互作用产生强辐合,从而触发了第二类MCS(MCS2)的形成。 最后,论文强调了中尺度干线在MCS2中的关键作用。这条存在于中低压和中高压之间的线性特征,可能提供了一个有利于对流发展的动力学条件,帮助维持MCS2的活动。 通过这些分析,研究揭示了边界层特征如何影响和塑造不同类型的中尺度对流系统,并对梅雨锋暴雨的预报和理解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关键词包括“中尺度对流系统”,表明这是论文的核心研究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