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数控机床电气控制改革: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践教学

版权申诉
0 下载量 155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03 收藏 15KB DOCX 举报
本文主要探讨了高职院校在改革和实践中如何优化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数控机床电气控制与故障维修》课程,以更好地满足企业和行业需求,培养具有实际操作和维护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1. 课程改革背景与目标 当前,虽然高职院校的数控专业毕业生能熟练操作数控机床,但在电气维护与维修方面的能力不足,而企业对此类人才的需求却很大。《数控机床电气控制与故障维修》课程旨在提升学生对数控机床操作和维护的技能,特别是电气系统的故障诊断与修复能力,以适应就业市场的需求。 2. 传统教学方法的问题 传统的教学方式通常将理论教学和实习分开,强调教师讲解,学生被动接受。由于理论知识抽象且覆盖面广,学生往往难以把握学习重点,导致实践环节的学习效果受限。因此,有必要改革教学模式,使其更接近实际工作场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技能掌握。 3. 课程改革思路 改革的关键在于选取企业中的典型数控设备维修任务,通过调研并与企业专家合作,分析专业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制定相应的学习任务。课程大纲应参照国家职业标准,依据企业的工作流程和标准创建教学情境。教学内容要与时俱进,去除过时知识,引入新技术和新知识,如伺服电机替代步进电机的应用。 4. 学习情境创设 通过分析和提炼企业中数控机床电气维修的典型任务,按照工作流程重新组织课程内容,以fnuc、西门子、华中等主流数控系统为实践平台,设计递进式的学习情境,确保教学内容既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又贴近实际工作需求。 5. 实践教学与评价 课程改革还应注重实践环节,采用项目式学习,让学生在完成具体任务中学习和巩固知识。同时,评价体系也要改革,不仅考察理论知识,更要评估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鼓励创新思维和独立解决问题。 6. 教师角色转变 在改革中,教师的角色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引导者和辅导者,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综上,高职院校的《数控机床电气控制与故障维修》课程改革旨在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以期培养出更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技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