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古生代页岩气储层微观孔隙研究:类型、特征与控制因素
需积分: 0 26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03
收藏 1.11MB PDF 举报
"早古生代海相页岩气储层微观孔隙类型,结构特征及发育控制因素"
本文是一篇首发论文,主要探讨了四川盆地南部早寒武世筇竹寺组和早志留世龙马溪组的页岩气储层在微观层面的孔隙类型、结构特征及其发育的影响因素。研究团队运用了环境扫描电镜(ESEM)、原子力显微镜(AFM)和比表面积分析仪等先进技术,对这些页岩气储层的微观特性进行了深入研究。
研究发现,这些储层主要包括五种类型的孔隙:粘土矿物层间孔、有机质孔、晶间孔、矿物铸模孔和次生溶蚀孔。其中,有机质孔和粘土矿物层间孔可能对页岩气的存储和运移起到关键作用。ESEM和AFM技术的应用,使得研究人员能够清晰地观察到微米及纳米级别的孔隙结构,而比表面积分析则进一步揭示了样品中纳米及微纳级孔隙的细节。
文章指出,页岩气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特别是有机碳含量(TOC)、干酪根类型、粘土矿物类型以及热演化程度。有机碳含量和干酪根类型影响孔隙的形成和分布,而粘土矿物的种类则决定着孔隙的空间配置。其中,热演化程度是最显著的影响因素之一。当页岩经历较高的热演化过程,其比表面积和孔体积会随着热演化程度的增加而显著降低,这可能会影响页岩气的可开采性。
此外,研究还提及了筇竹寺组和龙马溪组这两个特定地质时期的页岩气储层,它们在微观孔隙结构上可能存在差异,这些差异可能与地质历史中的沉积环境、生物活动以及后期的成岩作用等因素有关。
该研究为理解早古生代海相页岩气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提供了重要依据,对于优化页岩气的勘探开发策略、预测储层性能以及提高页岩气开采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这也为其他类似地质条件下的页岩气储层研究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2022-11-02 上传
2021-07-08 上传
254 浏览量
132 浏览量
2020-06-11 上传
2020-04-18 上传
2021-05-30 上传
160 浏览量
104 浏览量

weixin_38677725
- 粉丝: 5

最新资源
- Linux字符设备LED驱动开发指南
- DAB变换器仿真与闭环控制技术研究
- CentOS 7 Linux系统GCC编译器离线安装指南
- 深入解析霍夫曼树与堆排序在C++中的实现
- Python编程入门指南(2020年1月版)
- C#图书管理系统源码:初学者学习工具
- STM32F4与ADS1292心电图数据采集与分析
- MFC Dialog程序实现多功能集成演示
- 打造线上健身新体验:Fitness-Online应用开发
- 深入解析:C++中经典排序算法的实现与应用
- 打造简易购物车系统的实现方法
- GIF处理工具Gif4j Pro 2.3版发布,无水印体验
- 全新升级3gp视频转换器发布,效率与性能全面提升
- Cocos2D-3.4实现华容道游戏开发详解
- 深入解析Socket和TCP协议的压缩包教程
- JavaScript网页设计实例教程源代码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