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协同过滤与矩阵分解的推荐系统实践示例

版权申诉
0 下载量 127 浏览量 更新于2024-10-03 收藏 4KB ZIP 举报
资源摘要信息: "基于用户的协同过滤和矩阵分解推荐系统示例_Jupyter Notebook_下载.zip" 该资源为一个压缩包文件,其中包含了名为 "recommendation_example-master" 的文件夹,该文件夹内应包含实现一个推荐系统示例的 Jupyter Notebook 文件。推荐系统是电子商务、社交媒体和在线内容平台中广泛使用的技术,用于向用户推荐他们可能感兴趣的商品、服务或内容。 推荐系统主要分为三类:基于内容的推荐、基于协同过滤的推荐以及基于模型的推荐。其中,基于协同过滤的推荐方法又分为基于用户的协同过滤和基于物品的协同过滤。基于用户的协同过滤是推荐系统中的一种常见方法,它通过分析用户之间的相似度来进行推荐。而矩阵分解是一种将原始用户-物品评分矩阵分解为两个或多个低维矩阵的方法,这些矩阵可以表示用户和物品的潜在特征,从而可以基于这些潜在特征来进行推荐。 基于用户协同过滤的推荐系统工作原理大致如下: 1. 收集用户对不同物品的评分数据。 2. 计算用户间的相似度,常用的相似度计算方法包括余弦相似度、皮尔逊相关系数等。 3. 根据相似用户的选择,推荐当前用户未接触但相似用户评价较高的物品。 4. 输出推荐列表。 在基于矩阵分解的推荐系统中,推荐过程可能会包括如下步骤: 1. 将原始的用户-物品评分矩阵进行分解,一般会使用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 (SVD)或其他矩阵分解技术。 2. 将分解得到的低维矩阵重新组合,以此揭示用户和物品的潜在特征。 3. 利用这些潜在特征对用户进行推荐。 在 Jupyter Notebook 中,该示例可能通过以下步骤实现: - 使用实际数据集导入数据。 - 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如归一化评分,处理缺失值等。 - 使用特定算法(例如,基于用户的协同过滤、矩阵分解算法)实现推荐逻辑。 - 对推荐结果进行评估,可能会使用均方根误差(RMSE)、准确率或其他相关指标。 - 可视化结果,例如,通过绘制推荐前后的评分比较图或用户相似度热力图等。 Jupyter Notebook 是一种交互式计算环境,特别适合于数据清理和转换、数值模拟、统计建模、数据可视化、机器学习等任务。Jupyter Notebook 文件通常具有 .ipynb 扩展名,并且可以通过浏览器打开,用户可以在同一文档内执行代码并撰写说明性文字。这对于演示和教学非常有用。 该资源非常适合那些希望学习如何构建推荐系统的数据科学家、软件工程师以及人工智能爱好者。通过该示例,学习者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推荐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实现过程,并且可以结合真实的数据集进行实验和分析。此外,掌握推荐系统的知识也有助于提高在IT行业中的竞争力,特别是在大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领域。

解释下列代码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pandas as pd #数据文件格式用户id、商品id、评分、时间戳 header = ['user_id', 'item_id', 'rating', 'timestamp'] with open( "u.data", "r") as file_object: df=pd.read_csv(file_object,sep='\t',names=header) #读取u.data文件 print(df) n_users = df.user_id.unique().shape[0] n_items = df.item_id.unique().shape[0] print('Mumber of users = ' + str(n_users) + ' | Number of movies =' + str(n_items)) from sklearn.model_selection import train_test_split train_data, test_data = train_test_split(df, test_size=0.2, random_state=21) train_data_matrix = np.zeros((n_users, n_items)) for line in train_data.itertuples(): train_data_matrix[line[1] - 1, line[2] -1] = line[3] test_data_matrix = np.zeros((n_users, n_items)) for line in test_data.itertuples(): test_data_matrix[line[1] - 1, line[2] - 1] = line[3] print(train_data_matrix.shape) print(test_data_matrix.shape) from sklearn.metrics.pairwise import cosine_similarity #计算用户相似度 user_similarity = cosine_similarity(train_data_matrix) print(u"用户相似度矩阵: ", user_similarity.shape) print(u"用户相似度矩阵: ", user_similarity) def predict(ratings, similarity, type): # 基于用户相似度矩阵的 if type == 'user': mean_user_ratings = ratings.mean(axis=1) ratings_diff = (ratings - mean_user_ratings[:, np.newaxis] ) pred =mean_user_ratings[:, np.newaxis] + np.dot(similarity, ratings_diff)/ np.array( [np.abs(similarity).sum(axis=1)]).T print(u"预测值: ", pred.shape) return pred user_prediction = predict(train_data_matrix, user_similarity, type='user') print(user_prediction) from sklearn.metrics import mean_squared_error from math import sqrt def rmse(prediction, ground_truth): prediction = prediction[ground_truth.nonzero()].flatten() ground_truth = ground_truth[ground_truth.nonzero()].flatten() return sqrt(mean_squared_error(prediction, ground_truth)) print('User-based CF RMSE: ' + str(rmse(user_prediction, test_data_matrix)))

2023-05-25 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