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糊距离变换提升岩心图像粘连颗粒分割精度

3 下载量 144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01 1 收藏 468KB PDF 举报
在现代石油地质行业中,计算机断层扫描(CT)技术被广泛应用到岩心图像分析中,以研究岩石的微细结构。然而,岩心CT图像常常存在一个挑战,即相邻颗粒之间的粘连现象,这会对粒度参数分析等带来干扰。针对这一问题,研究人员提出了一个基于模糊距离变换的改进颗粒分割算法,旨在提高粘连颗粒的分割精度并减少分水岭算法的过分割问题。 首先,该算法的核心步骤是对预处理后的岩心图像进行模糊距离变换。模糊距离变换是一种能够反映像素间相似性的方法,通过计算每个像素到其周围像素的距离,并将其转化为灰度值,从而突出显示了粘连颗粒间的相对距离信息。这样,即使在粘连区域,也能有效地识别不同颗粒的边界。 接下来,利用形态学膨胀重构方法对提取出的距离信息灰度图像进行处理,以识别潜在的颗粒边界或种子点。这些种子点是后续分水岭算法的基础,它们将作为分割过程中的起点,用于引导分割线的形成。 接着,通过一种基于测地重建的改进分水岭算法,对相邻种子点之间的分割线进行细化。这种算法考虑了实际空间中的路径最优化,避免了常规分水岭算法可能出现的过度细化,即过分割现象,使得分割结果更为准确。 实验结果显示,这种方法在实际应用中表现出了显著的优势。相比于传统的分割算法,基于模糊距离变换的改进方法能更准确地分离粘连颗粒,提高了分析的可靠性。这对于粒度参数的精确测量以及后续的地质分析至关重要。 该论文介绍了一种创新的图像分割策略,它结合了模糊距离变换和分水岭算法的优势,适用于处理岩心CT图像中的复杂粘连情况。这种方法不仅提升了分割精度,还简化了三维重建的复杂性,对于石油地质研究领域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未来,随着该算法的进一步优化和推广,有望在更多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