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保障:等级保护技术实施与战略

需积分: 10 7 下载量 12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26 收藏 3.21MB PPT 举报
"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保障的等级保护实施过程涵盖了从系统启动到废弃的各个阶段,包括系统定级、技术实施、管理体系建设、安全工程验收、试运行、等级测评、风险评估、系统运行和废弃等环节。此外,还强调了信息安全环境的重要性,如信息化对国家现代化的影响、信息技术的脆弱性、信息安全作为国家战略的地位,以及各国在信息安全领域的举措。" 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保障的核心是等级保护,这一过程旨在确保电子政务系统在各个阶段都能得到适当的安全防护。首先,等级保护启动,涉及系统定级,即根据系统的重要性和潜在风险将其分为不同等级。接着,进行等级测评,以确定系统是否满足相应等级的安全要求。如果未通过测评,需要针对不足之处进行改进。 等级保护技术实施包括体系设计和技术实施,涉及到网络安全、应用安全、数据安全、主机安全、物理安全等多个方面。体系设计需要考虑整体架构,如总体框架模型和分域保护框架,以确保全面覆盖各个安全领域。而技术实施则要落实具体的安全策略和措施,如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加密技术等。 管理体系建设同样关键,它涵盖安全政策、流程、职责分配和培训等方面,确保安全管理的规范性和有效性。安全工程验收确保所有安全措施已按计划部署并达到预期效果。系统试运行和周期性风险评估是检查系统安全性的实践环节,以发现并解决潜在问题。 在系统运行期间,持续进行等级测评和风险评估以适应变化的威胁环境。当系统废弃或等级证书过期时,需按照安全规定进行妥善处理,防止信息泄露。若系统发生重大改变,等级保护流程应重新启动,以确保新状态下的安全。 国际上,多个国家如美国和俄罗斯已将信息安全提升至国家战略层面,出台相关政策和规划,强调信息安全保障的重要性。在中国,中办和国办的文件强调了统一标准和保障安全的原则,提出建立电子政务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包括安全管理制度、信任体系、关键技术研发以及应急支援和灾难备份设施。 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保障是一个复杂而全面的过程,涉及技术、管理、政策等多个层面,旨在构建一个安全、可靠的电子政务环境,保障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的安全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