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红外图像技术在温室黄瓜采摘识别中的应用

需积分: 10 1 下载量 194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07 收藏 691KB PDF 举报
"温室环境下黄瓜果实采摘信息提取" 在农业自动化进程中,黄瓜采摘机器人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黄瓜果实的准确识别和定位至关重要,这依赖于高效的机器视觉技术。本文主要研究了在温室环境下,如何通过近红外图像处理技术来提取黄瓜果实的信息,以辅助机器人的采摘作业。 黄瓜采摘机器人的视觉系统首先需要解决的是图像分割问题。作者许晨光、袁挺等人采用P参数法进行图像分割,这种方法能够有效地将黄瓜果实与背景区分。在初步分割的基础上,他们进一步在每个分割区域内应用二次P参数法,精细化地识别出黄瓜果实的轮廓。这种双重分割策略有助于减少噪声干扰,提高果实识别的准确性。 图像处理过程中,为了去除非果实区域的噪声,研究者利用了区域重心和面积这两个特征。通过对图像每隔10行进行区域化处理,可以更有效地过滤掉无关的图像元素。同时,通过计算果实的中心线长度和弯曲度,可以作为判断黄瓜果实质量的标准。弯曲度和长度的变化可以反映果实的成熟度和形状,这对于机器人判断是否适合采摘至关重要。 在实际应用中,研究团队对40幅近红外黄瓜图像进行了试验,结果显示果实识别率达到了90%,而在模拟采摘实验中的识别率约为80%。这些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动态阈值分割方法和特征计算策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温室环境中的光照变化影响,提高了识别效果。 在现有的文献中,研究人员已经尝试了各种视觉识别技术,如背景建模、色差分析和纹理识别。然而,自然光的变化对图像处理提出了挑战。为了应对这个问题,一些研究者采用了特殊的照明设备或闪光技术来增强图像对比度,减少光照不一致带来的影响。例如,Kondo等人通过滤光片和闪光灯的组合提高了草莓采摘机器人的果实检测精度,而Henten等人则利用环形闪光灯来稳定光照条件。 在果实质量的判断方面,颜色、形状和尺寸都是常见的评价指标。例如,西瓜的成熟度可以通过色度和饱和度判断,草莓的收获时机则依赖于其红色程度。对于黄瓜,研究者提出通过计算果实的中心线长度和弯曲度来评估其质量和适宜的采摘时间。这种方法提供了一种新的非接触式评估手段,避免了传统人工检查可能带来的损伤。 本文提出的动态阈值分割和基于果实特征的识别方法,对于温室环境下黄瓜采摘机器人的视觉系统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这种方法不仅能够提高果实识别的准确性和稳定性,而且为未来的智能农业机器人技术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未来的研究可能会进一步优化图像处理算法,提高识别速度,以及结合深度学习等先进技术,提升整个系统的智能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