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CU复位与振荡电路详解:晶体/陶瓷振荡器应用

需积分: 10 13 下载量 190 浏览量 更新于2024-11-04 收藏 206KB PDF 举报
本文将详细探讨MCU(Microcontroller Unit)中的晶振电路和振荡电路的应用,包括系统振荡器、复位电路以及内建看门狗RC振荡器的功能和设计要点。 MCU复位电路是系统稳定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主要任务是确保在MCU启动或异常情况下,能够将MCU的状态恢复到一个已知的良好状态。复位电路通常包括硬件复位和软件复位两种方式,硬件复位通常通过按钮触发,而软件复位则由程序执行特定指令完成。在设计复位电路时,需要考虑电源电压的稳定性和复位信号的持续时间,以确保MCU能够可靠地复位。 振荡电路是MCU的心脏,它为MCU提供稳定的时钟信号,决定了MCU的工作速度和各项操作的时间基准。系统振荡器分为晶体振荡器和陶瓷振荡器。晶体振荡器具有更高的精度和稳定性,但成本相对较高;陶瓷振荡器则成本较低,但精度略逊。等效电路通常包含串联电感LS、串联电阻RS、串联电容CS以及并联电容CP,这些元件共同决定了振荡器的共振频率。 晶体/陶瓷振荡器的基本电路通常采用Pierce振荡器配置,内部偏压电阻RINB提供振荡器工作点,内部电容CIN1和CIN2与外部晶体/陶瓷振荡器配合工作。外部偏压电阻REXB用于低压停振控制,而外部振荡器电容CEX1和CEX2则用于频率微调和晶体匹配。MCU手册中通常会给出推荐的电阻电容值以供设计参考。 晶振的Warm-up时间是指从停止振荡到稳定振荡所需的时间,这与晶体的特性和冷却时间有关,一般在3~5毫秒之间。系统start-up定时器是等待振荡器稳定的一个延时机制,通常设定为1024个振荡周期。 在电磁兼容性(EMC)方面,为了减少电磁干扰(EMI),晶体振荡器应尽可能靠近MCU的振荡器引脚,并使用VDD或GND环路进行屏蔽,缩短连接线长度以降低辐射。此外,正确选择和匹配外部电容也对降低EMI至关重要。 MCU的晶振电路和振荡电路设计是系统稳定性和性能的关键因素。理解并掌握这些知识点,对于开发高效、可靠的嵌入式系统至关重要。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需求和MCU型号选择合适的晶振类型和参数,同时注意EMC问题,以确保系统的稳定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