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p=[1:SubsetSize] + 1; yp=[1:SubsetSize] + 1; xxp=1:SubsetSize + 3; yyp=1:SubsetSize + 3; [Xp_subset,Yp_subset] = meshgrid(xp,yp)
时间: 2024-03-08 12:44:57 浏览: 134
这段代码是在 MATLAB 中创建了两个网格状的矩阵,分别为Xp_subset和Yp_subset。其中,xp和yp是从1到SubsetSize的向量,xxp和yyp分别是从1到SubsetSize + 3的向量。通过meshgrid函数将xp和yp合并成一个二维矩阵Xp_subset,yp和xp合并成另一个二维矩阵Yp_subset。最终得到的Xp_subset和Yp_subset矩阵,分别包含了从1到SubsetSize的所有组合,可以用于后续的计算。
相关问题
img = 1 name_image = sprintf('Ref%01d.tif',img); % 无0填充设置参考图像名称 Image_Ref = double(imread(name_image)); % 读入图片并提高精度 Image_Ref_interpol = zeros(SubsetSize+3,SubsetSize+3); % 构建全0数组,实现4*4插值窗口的0填充(目标位于4*4中2*2的位置) Image_Ref_interpol(2:SubsetSize+1,2:SubsetSize+1)= Image_Ref; % 将原图像复制到全0数组中实现0填充 xp=(1:SubsetSize) + 1; yp=(1:SubsetSize) + 1; % 原图单向坐标 xxp=1:SubsetSize + 3; yyp=1:SubsetSize + 3; % 填充后图像单向坐标 [Xp_subset,Yp_subset] = meshgrid(xp,yp); % 原图的网格坐标 % 对每一张图片进行60次变形,6种单位子区大小的变形10次 for l = 1:n % 变形单位子区大小确定 if l <11 % l==1 s = 128; elseif l<21 % l==2 s = 64; elseif l<31 % l==3 s = 32; elseif l<41 % l==4 s = 16; elseif l<51 % l==5 s = 8; else s = 4; end
这段代码是在进行图像变形的操作。首先根据变形的次数n,通过循进行每一张图片的变形操作。在次循环中,根据变形次数的不同,确定变形的单位子区大小s。
具体地,当l小11时,s的值128;当l在到20之间时,s的值为;当l在21到30间时,s的值为32;当l在31到40之间时,s的值为16;当l在41到50之间时,s的值为8;当l大于50时,s的值为4。
这样,根据变形的单位子区大小s,可以对图像进行相应的变形操作。
% Generate the deformed image based on bi-cubic interpolation x = Xp_subset + disp_x; y = Yp_subset + disp_y; Image_BD = interp2(xxp,yyp,Image_Ref_interpol,x,y,'cubic');
这段代码是根据位移场生成变形图像的过程。在上一步中,通过对随机选取的点集进行线性插值,得到了整张图像的位移场。这一步中,根据位移场和参考图像,通过双三次插值,生成变形图像。interp2函数中的'cubic'指定了使用双三次插值。x和y是根据位移场计算得到的变形后的图像中每个像素的位置。xxp和yyp是参考图像中的网格点坐标,Image_Ref_interpol是经过双三次插值后的参考图像。通过interp2函数,可以根据x和y的坐标,从Image_Ref_interpol中找到相应的像素值,从而生成变形后的图像Image_BD。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