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小二乘递推法对参数进行辨识的原理
时间: 2023-11-09 11:04:25 浏览: 222
最小二乘递推法是一种常用于系统辨识的方法,其基本原理如下:
1. 假设待辨识的系统是一个线性时不变系统,可以表示为一个差分方程模型。
2. 假设系统的参数是未知的,需要通过观测数据来进行辨识。
3. 利用观测数据和当前估计的参数,递推计算出下一时刻的参数估计值。
4. 在每个时刻,根据观测数据和当前估计的参数,计算模型输出与实际输出之间的误差。
5. 通过最小二乘法,根据误差数据对当前时刻的参数进行修正,使得模型输出与实际输出之间的误差最小。
6. 在每个时刻,利用修正后的参数和观测数据,递推计算出下一时刻的参数估计值。
7. 通过不断递推和修正,最终得到系统参数的估计值,从而完成系统辨识的过程。
需要注意的是,最小二乘递推法可以对线性系统的参数进行辨识,但不一定能对非线性系统的参数进行辨识。此外,最小二乘递推法对观测数据的要求比较高,需要保证观测数据的质量和数据量足够。
相关问题
设计一个三阶系统,利用递推最小二乘辨识法对参数进行辨识
好的,我会尽力回答你的问题。首先,我们需要定义一个三阶系统的数学模型。假设我们的系统可以表示为以下形式:
y(t) = a1*y(t-1) + a2*y(t-2) + a3*y(t-3) + b1*u(t-1) + b2*u(t-2) + b3*u(t-3)
其中,y(t)是输出,u(t)是输入,a1-a3和b1-b3是需要辨识的参数。
接下来,我们使用递推最小二乘辨识法来辨识这些参数。该方法可以通过最小化误差平方和来估计参数。具体步骤如下:
1. 设定一个初始参数向量θ0,可以随机初始化或者使用先验知识。
2. 对于每个时间步t,根据当前参数向量θt,计算出模型的输出y(t)。
3. 计算误差e(t) = d(t) - y(t),其中d(t)是实际输出。
4. 更新参数向量θt+1 = θt + Δθ,其中Δθ是要求的参数更新量。
5. 重复步骤2-4,直到收敛。
对于步骤4,Δθ的计算可以使用公式:
Δθ = (ΦtΦt^T)^-1 * Φt * e(t)
其中,Φt是一个6维向量,包含了当前时刻的输入和输出。具体来说,Φt = [y(t-1), y(t-2), y(t-3), u(t-1), u(t-2), u(t-3)]^T。^T表示向量的转置。
这个公式的意义是,通过最小化误差平方和,来更新参数向量θ,使得模型的预测结果更加准确。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递推最小二乘辨识法的收敛性和稳定性都需要进行分析。如果系统过于复杂,可能需要使用其他更高级的辨识方法。
z(k)-z(k-1)+-z(k-3)=u(k-1)+u(k-2)-u(k-3)+v(k)-0.2v(k-1) 其中v(k)是服从N(0,1)分布的不相关随机噪声,对该系统用最小二乘递推法对参数进行辨识,并用理论值进行比较,绘制输入输出和辨识参数曲线、辨识误差曲线,给出详细具体的matlab代码
以下是对该系统进行最小二乘递推辨识的Matlab代码,包括数据预处理、递推最小二乘辨识和性能分析:
%% 数据预处理
load('data.mat'); % 加载数据文件
u = data.u; % 输入信号
y = data.y; % 输出信号
v = 1*randn(size(u)); % 生成服从N(0,1)分布的不相关随机噪声
% 数据分割
u1 = u(1:3); % 前3个数据
y1 = y(1:3);
u2 = u(4:end); % 后面的数据
y2 = y(4:end);
v2 = v(4:end);
%% 递推最小二乘辨识
N = length(u2); % 数据长度
P = 1e6*eye(5); % 参数误差协方差矩阵
theta = zeros(5,1); % 参数向量
epsilon = 0; % 误差估计值
for k = 1:N
% 计算当前时刻的输出信号
yk = theta(1)*y2(k-1) + theta(2)*y2(k-3) + theta(3)*u2(k-1) + theta(4)*u2(k-2) - theta(5)*u2(k-3) + v2(k) - 0.2*v2(k-1);
% 更新参数误差协方差矩阵
P = P - (P*[y2(k-1);y2(k-3);u2(k-1);u2(k-2);-u2(k-3)]*[y2(k-1),y2(k-3),u2(k-1),u2(k-2),-u2(k-3)]*P)/(1+[y2(k-1),y2(k-3),u2(k-1),u2(k-2),-u2(k-3)]*P*[y2(k-1);y2(k-3);u2(k-1);u2(k-2);-u2(k-3)]);
% 更新参数向量
theta = theta + P*[y2(k-1);y2(k-3);u2(k-1);u2(k-2);-u2(k-3)]*(yk - y2(k-1)*theta(1) - y2(k-3)*theta(2) - u2(k-1)*theta(3) - u2(k-2)*theta(4) + u2(k-3)*theta(5));
% 更新误差估计值
epsilon = epsilon + (yk - y2(k-1)*theta(1) - y2(k-3)*theta(2) - u2(k-1)*theta(3) - u2(k-2)*theta(4) + u2(k-3)*theta(5))^2;
end
%% 性能分析
% 绘制输入输出曲线和辨识输出曲线
figure;
plot(u2,'b'); hold on;
plot(y2,'r'); hold on;
y_ident = zeros(size(y2));
for k = 4:N
y_ident(k) = theta(1)*y2(k-1) + theta(2)*y2(k-3) + theta(3)*u2(k-1) + theta(4)*u2(k-2) - theta(5)*u2(k-3) + v2(k) - 0.2*v2(k-1);
end
plot(y_ident,'g');
legend('输入信号','输出信号','辨识输出信号');
xlabel('时间');
% 绘制辨识参数曲线和理论参数曲线
figure;
plot([1:N],ones(1,N)*1,'k--'); hold on;
plot([1:N],ones(1,N)*(-1),'k--'); hold on;
plot([1:N],theta(1)*ones(1,N),'r'); hold on;
plot([1:N],theta(2)*ones(1,N),'b'); hold on;
plot([1:N],theta(3)*ones(1,N),'g'); hold on;
plot([1:N],theta(4)*ones(1,N),'m'); hold on;
plot([1:N],theta(5)*ones(1,N),'c');
legend('理论参数范围','a1','a2','b1','b2','b3');
xlabel('时间');
% 计算辨识误差曲线
err = zeros(size(y2));
for k = 4:N
err(k) = y2(k) - theta(1)*y2(k-1) - theta(2)*y2(k-3) - theta(3)*u2(k-1) - theta(4)*u2(k-2) + theta(5)*u2(k-3) - v2(k) + 0.2*v2(k-1);
end
% 绘制辨识误差曲线
figure;
plot(err);
xlabel('时间');
ylabel('误差');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