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规划最短路径问题(给定两点之间,任意两点之间的最短路径)
时间: 2024-08-11 18:01:48 浏览: 100
动态规划最短路径问题通常是指使用算法解决图论中经典的迪杰斯特拉(Dijkstra's Algorithm)或贝尔曼-福特(Bellman-Ford Algorithm)等方法来找到有向或无向加权图中两个顶点之间的最短路径。例如,在旅行商问题(TSP,Traveling Salesman Problem)中,给定一系列城市及其彼此间的距离,目标是最优地访问所有城市并返回起点。
迪杰斯特拉算法适用于边权重非负的情况,它通过维护一个距离集合,逐步更新每个节点的最短到源的距离,直到达到目标节点。而贝尔曼-福特算法可以处理负权重边,但它的时间复杂度较高,为O(VE),其中V是顶点数,E是边数。
动态规划在这个问题中的应用相对较少,因为它更适合用于优化决策过程,而不是单纯的路径查找。然而,有时候通过将问题分解成更小的子问题,并利用最优子结构性质,也可以设计出动态规划解决方案,比如在某些特定的网格或矩阵图中寻找最短路径。
相关问题
完成图的深度和广度优先遍历,要求任意给定起始点并完成图的单源最短路径的算法,要求任意给定原点,输出结果。
对于以下图,假设起始点为A,原点为F:
![graph](https://i.imgur.com/9QmXmli.png)
深度优先遍历(DFS):
从起始点A开始,访问A节点并将其标记为已访问。然后,遍历与A相邻的节点B和C,选择其中一个未被访问过的节点(这里选择B),访问该节点并将其标记为已访问。然后,继续遍历B的相邻节点D和E,选择其中一个未被访问过的节点(这里选择D),访问该节点并将其标记为已访问。然后,继续遍历D的相邻节点F,访问该节点并将其标记为已访问。由于F没有未被访问的相邻节点,回溯到D,发现E是未被访问的相邻节点,重复上述过程。继续回溯到B,发现C是未被访问的相邻节点,重复上述过程。最后回溯到A,发现A的另一个相邻节点是未被访问的,重复上述过程。由于所有节点都被访问过,DFS遍历结束。
深度优先遍历的遍历顺序为:A->B->D->F->E->C
广度优先遍历(BFS):
从起始点A开始,将其加入队列中并标记为已访问。然后,遍历A的相邻节点B和C,将它们加入队列中并标记为已访问。接下来,从队列中取出队首节点B,遍历B的相邻节点D和E,将它们加入队列中并标记为已访问。然后,从队列中取出队首节点C,遍历C的相邻节点E,将其加入队列中并标记为已访问。接下来,从队列中取出队首节点D,遍历D的相邻节点F,将其加入队列中并标记为已访问。由于队列中还有未被访问的节点,重复上述过程。最后,所有节点都被访问过,BFS遍历结束。
广度优先遍历的遍历顺序为:A->B->C->D->E->F
单源最短路径算法:
这里选择Dijkstra算法,其具体步骤如下:
1. 创建两个集合S和T,S表示已知最短路径的节点集合,T表示未知最短路径的节点集合。初始时,S集合为空,T集合包含所有节点。
2. 对于每个节点,初始化其距离值为正无穷大,表示从起点到该节点的距离未知。对于起点,初始化其距离值为0。
3. 选取距离起点最近的节点u,将其加入S集合,并更新所有与u相邻的节点v(即v是u的出边指向的节点)的距离值,即:
- 如果从起点到v的距离经过u更短,则更新v的距离值为从起点到u再到v的距离。
- 如果从起点到v的距离未知,或从起点到v的距离经过u更长,则不更新v的距离值。
4. 重复第3步,直到所有节点都加入S集合。
以下是从起点A到其他节点的最短路径和距离值:
- A:0
- B:5(A->B)
- C:10(A->B->C)
- D:2(A->D)
- E:8(A->D->E)
- F:5(A->D->F)
用一个C语言文件完成图的深度和广度优先遍历,要求任意给定起始点,输出结果;并完成图的单源最短路径的算法,要求任意给定原点,输出结果。
由于题目中没有明确说明图的表示方式,我们假设图是以邻接矩阵的形式存储的。下面是完整的程序代码:
```c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include <stdbool.h> // 用于定义bool类型
#define MAX_VERTICES 100 // 图中最多有100个顶点
typedef struct {
int edges[MAX_VERTICES][MAX_VERTICES]; // 邻接矩阵
int num_vertices; // 图中顶点的个数
} Graph;
// 初始化图
void init_graph(Graph *g, int num_vertices) {
g->num_vertices = num_vertices;
for (int i = 0; i < num_vertices; i++) {
for (int j = 0; j < num_vertices; j++) {
g->edges[i][j] = 0;
}
}
}
// 向图中添加一条边
void add_edge(Graph *g, int src, int dest) {
g->edges[src][dest] = 1;
g->edges[dest][src] = 1; // 无向图,需要添加反向边
}
// 深度优先遍历
void dfs(Graph *g, int start, bool visited[]) {
visited[start] = true;
printf("%d ", start);
for (int i = 0; i < g->num_vertices; i++) {
if (g->edges[start][i] && !visited[i]) {
dfs(g, i, visited);
}
}
}
// 广度优先遍历
void bfs(Graph *g, int start) {
bool visited[MAX_VERTICES] = {false};
int queue[MAX_VERTICES];
int front = 0, rear = 0;
visited[start] = true;
printf("%d ", start);
queue[rear++] = start;
while (front < rear) {
int curr = queue[front++];
for (int i = 0; i < g->num_vertices; i++) {
if (g->edges[curr][i] && !visited[i]) {
visited[i] = true;
printf("%d ", i);
queue[rear++] = i;
}
}
}
}
// 单源最短路径算法
void dijkstra(Graph *g, int start) {
int dist[MAX_VERTICES];
bool visited[MAX_VERTICES] = {false};
for (int i = 0; i < g->num_vertices; i++) {
dist[i] = g->edges[start][i]; // 初始化距离数组
}
visited[start] = true;
for (int i = 1; i < g->num_vertices; i++) {
int min_dist = MAX_VERTICES;
int min_vertex = -1;
for (int j = 0; j < g->num_vertices; j++) {
if (!visited[j] && dist[j] < min_dist) {
min_dist = dist[j];
min_vertex = j;
}
}
visited[min_vertex] = true;
for (int j = 0; j < g->num_vertices; j++) {
if (!visited[j] && g->edges[min_vertex][j]) {
int new_dist = dist[min_vertex] + g->edges[min_vertex][j];
if (new_dist < dist[j]) {
dist[j] = new_dist;
}
}
}
}
printf("Vertex Distance from %d\n", start);
for (int i = 0; i < g->num_vertices; i++) {
printf("%6d %6d\n", i, dist[i]);
}
}
int main() {
Graph g;
init_graph(&g, 7);
add_edge(&g, 0, 1);
add_edge(&g, 0, 2);
add_edge(&g, 1, 3);
add_edge(&g, 2, 3);
add_edge(&g, 2, 4);
add_edge(&g, 3, 5);
add_edge(&g, 4, 5);
printf("深度优先遍历:");
bool visited[MAX_VERTICES] = {false};
dfs(&g, 0, visited);
printf("\n");
printf("广度优先遍历:");
bfs(&g, 0);
printf("\n");
printf("单源最短路径:\n");
dijkstra(&g, 0);
return 0;
}
```
程序中先定义了一个结构体`Graph`,用于存储图的相关信息。其中`edges`数组表示邻接矩阵,`num_vertices`表示图中顶点的个数。
`init_graph`函数用于初始化图,将所有边的权值设置为0。
`add_edge`函数用于向图中添加一条边。由于是无向图,需要同时添加两条边。
`dfs`函数实现了图的深度优先遍历。它接受三个参数:一个指向图的指针,起始顶点的编号和一个数组用于记录已经访问过的顶点。函数首先将起始顶点标记为已访问,并输出该顶点的编号。接着遍历该顶点的所有邻接点,如果邻接点未被访问过,则递归调用`dfs`函数。
`bfs`函数实现了图的广度优先遍历。它也接受三个参数:一个指向图的指针,起始顶点的编号和一个数组用于记录已经访问过的顶点。函数首先将起始顶点标记为已访问,并输出该顶点的编号。接着使用一个队列来存储待访问的顶点。将起始顶点入队后,不断取出队列头部的顶点,遍历该顶点的所有邻接点,如果邻接点未被访问过,则将其标记为已访问并入队。直到队列为空为止。
`dijkstra`函数实现了图的单源最短路径算法。它接受两个参数:一个指向图的指针和起始顶点的编号。函数首先初始化一个距离数组,将起始顶点到所有顶点的距离都初始化为该顶点到邻接点的距离。接着使用一个布尔型数组来记录哪些顶点已经被访问过,将起始顶点标记为已访问。然后在剩余的顶点中选择距离起始顶点最近的未访问顶点,标记为已访问。接着更新距离数组,计算起始顶点到所有未访问顶点的距离,并将距离数组中的值更新。不断重复上述步骤,直到所有顶点都被访问过为止。
在主函数中,我们定义了一个图,并向其中添加了若干条边。接着分别调用了深度优先遍历、广度优先遍历和单源最短路径算法,并输出结果。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