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驱动程序的调用顺序
时间: 2024-05-22 07:10:20 浏览: 157
在Linux系统中,驱动程序的调用顺序通常是由系统内核控制的。当设备被插入到系统中时,内核会自动加载相应的驱动程序,并将其加入到设备驱动程序的调用链表中。驱动程序的调用顺序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设备的探测(Probe):内核通过设备的信息来确定相应的驱动程序,并调用该驱动程序的probe函数。
2. 驱动程序的注册:当probe函数成功完成时,驱动程序会向系统内核注册设备,并分配相应的资源。
3. 设备的初始化(Init):驱动程序进行设备的初始化操作,如设置设备的工作模式、配置设备寄存器、启动设备等。
4. 设备的使用(Open):当设备被打开时,内核调用驱动程序的open函数,让驱动程序准备好相应的数据结构和处理器资源,以便于后续的读取和写入操作。
5. 设备的读取(Read):当用户进程调用read函数时,内核将请求传递到驱动程序,并调用驱动程序的read函数进行数据读取操作。
6. 设备的写入(Write):当用户进程调用write函数时,内核将请求传递到驱动程序,并调用驱动程序的write函数进行数据写入操作。
7. 设备的关闭(Close):当设备被关闭时,内核调用驱动程序的close函数,释放设备资源并清除相应的数据结构。
8. 设备的移除(Remove):当设备被拔出时,内核调用驱动程序的remove函数,释放设备资源并从设备驱动程序的调用链表中移除相应的驱动程序。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设备驱动程序可能存在一些特殊的调用顺序,具体的实现可能会有所不同。
相关问题
linux设备驱动编译的顺序
在Linux设备驱动开发中,编译的顺序是很重要的,通常需要遵循以下顺序:
1. 编译内核:首先需要编译内核,以便为驱动程序提供必要的系统调用和接口。
2. 编译内核模块:如果要开发内核模块,需要编写Makefile文件,然后使用make命令编译内核模块。在编译内核模块之前,需要确保内核已经编译成功。
3. 加载内核模块:使用insmod命令加载编译好的内核模块。如果加载成功,可以使用lsmod命令查看已加载的内核模块。
4. 卸载内核模块:使用rmmod命令卸载已加载的内核模块。
在编译内核模块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头文件路径:需要在Makefile文件中指定内核头文件的路径。
2. 模块依赖:如果内核模块依赖于其他模块,需要在Makefile文件中指定这些依赖关系。
3. 符号导出:如果内核模块需要导出符号,需要使用EXPORT_SYMBOL宏导出。
4. 编译选项:可以使用编译选项指定优化等级、调试信息等。
需要注意的是,编译内核模块时需要按照正确的顺序进行,否则可能会导致编译错误或者加载失败。通常情况下,应该先编译内核,然后编译内核模块,在加载内核模块之前确保内核已经编译成功。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