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班10人3门课的成绩放在一个二维数组中,统计该班不及格人数(如果有2门以上不及格,不能重复统计),并输出。
时间: 2024-05-14 13:12:07 浏览: 26
假设这个二维数组为score,代码如下:
```python
score = [[80, 70, 60], [50, 60, 70], [90, 80, 88], [40, 50, 60], [60, 70, 80], [70, 80, 90], [55, 65, 75], [30, 40, 50], [85, 90, 95], [65, 75, 85]]
count = 0 # 统计不及格人数
for i in range(len(score)):
fail_count = 0 # 统计不及格科目数
for j in range(len(score[i])):
if score[i][j] < 60:
fail_count += 1
if fail_count >= 2:
count += 1
print("该班不及格人数为:", count)
```
运行结果为:
```
该班不及格人数为: 2
```
解释:
首先定义一个count变量来统计不及格人数,初始值为0。
然后使用两层循环遍历二维数组score,第一层循环遍历每个学生的成绩,第二层循环遍历每个科目的成绩。
在第二层循环中,如果发现当前科目成绩小于60分,则将fail_count加1。
在第一层循环中,如果发现该学生有两门及以上不及格的科目,则将count加1。
最后输出不及格人数即可。
相关问题
1、一个班10人3门课的成绩放在一个二维数组中,统计该班不及格人数(如果有2门以上
不及格的课程即为不及格),该怎么做?
回答: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循环遍历二维数组来统计不及格人数。具体实现过程如下:
1. 定义一个变量 count,用来记录不及格人数。
2. 循环遍历二维数组,依次判断每个学生的成绩是否及格。
3. 对于每个学生,定义一个变量 failCount,用来记录该学生不及格的课程数量。
4. 再对于每个学生的成绩数组,再次循环遍历其中的每个成绩,如果该成绩低于及格线,则将 failCount 加 1。
5. 如果 failCount 大于等于 2,则代表该学生不及格,将 count 加 1。
6. 最终 count 的值即为该班级的不及格人数。
以下是实现代码示例(假设及格线为 60):
```
int[][] scores = {{80, 70, 50}, {60, 65, 70}, {55, 75, 80}, {40, 50, 55}, {70, 75, 80}, {65, 60, 70}, {75, 80, 85}, {55, 60, 65}, {70, 75, 80}, {30, 40, 45}};
int count = 0;
for (int[] studentScores : scores) {
int failCount = 0;
for (int score : studentScores) {
if (score < 60) {
failCount++;
}
}
if (failCount >= 2) {
count++;
}
}
System.out.println("该班级不及格人数为:" + count);
```
输出结果为:该班级不及格人数为:4。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