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_far uint8_t*)

时间: 2024-08-14 18:04:59 浏览: 108

((__far uint8_t) 是C语言或某些汇编语言中的一个表达式形式,它表示对远处内存地址的数据进行间接访问,这里的 __far 指示地址可能是存储区的一部分,通常用于处理未初始化的、远离栈的内存或者外部设备的输入/输出操作。uint8_t 表示无符号8位整型,这是一种常见的数据类型,用来读取或修改单个字节。

这种表达式用于指针算术或数据通信场景,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涉及到未初始化的内存或非连续存储空间,直接使用可能会导致不可预测的结果,甚至安全漏洞。在编写代码时应谨慎处理并确保其合法性。

相关问题

__attribute__((far))说明

__attribute__((far)) 是 GCC 编译器的一个扩展,用于指示编译器将函数指针或数据指针指向内存空间较远的位置。在某些嵌入式系统中,内存空间被划分为多个区域,例如程序和数据可能存储在不同的内存区域,因此需要使用不同的指针类型来访问这些内存区域。__attribute__((far)) 可以用于声明指向远程内存区域的函数指针或数据指针,以便编译器生成正确的指针访问代码。

例如,下面的代码声明了一个指向远程数据区域的指针:

uint8_t __attribute__((far)) *data_ptr;

这告诉编译器 data_ptr 指向内存空间较远的位置,并且编译器会使用正确的指针访问代码来访问该指针。

需要注意的是,__attribute__((far)) 只有在特定的编译器和目标平台上才能使用,因此在编写可移植的代码时应该避免使用它。

单片机 near far

STM8单片机中 nearfar 关键字的使用

在STM8单片机编程环境中,nearfar 关键字主要用于指定指针所指向的数据或代码的位置范围。这些关键字影响编译器生成的目标代码以及访问方式。

Near 指针

Near指针是16位指针,仅包含地址的偏移量部分[^2]。这种类型的指针适用于位于同一段内的数据或代码访问,通常用于不超过64KB的空间范围内。由于其较小的尺寸和较快的速度,near指针被广泛应用于小型应用程序中。

// 定义一个near指针变量
int near *ptr_near;

Far 指针

Far指针则是一个更复杂的结构,由两部分组成——16位段地址加上16位偏移地址[^4]。这使得它可以跨越多个不同的内存段来寻址更大的地址空间(理论上可达1MB)。然而,相比于near指针而言,far指针会消耗更多的资源并可能带来性能上的损失。

// 定义一个far指针变量
char far *ptr_far;

编译模式的选择

不同版本的C编译器提供了多种编译模型供开发者选择,默认情况下通常是small model,在此模式下所有的指针都被视为near类型。但是当项目规模较大或者需要处理大量外部设备时,则可以选择large或其他支持更大地址空间的编译选项。

实际应用案例

考虑以下场景:在一个较大的嵌入式系统里存在多于64KB RAM的情况;此时就需要利用far指针来进行跨段操作:

#include <stdint.h>

uint16_t far memory_block[1024]; // 声明了一个位于远端存储区的大数组

void write_to_memory(uint16_t value){
    int i;
    for(i=0;i<1024;i++){
        *(memory_block+i)=value;  // 对大容量RAM进行写入操作
    }
}

上述代码片段展示了如何声明和初始化一个far类型的数组,并对其进行读/写的简单实例。

向AI提问 loading 发送消息图标

相关推荐

第一部分: # -*- coding: gbk -*- import os import glob import cv2, math import numpy as np from PIL import Image import random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h5py import os from PIL import Image import scipy.io IMG_EXTENSIONS = [ '.jpg', '.JPG', '.jpeg', '.JPEG', '.png', '.PNG', '.ppm', '.PPM', '.bmp', '.BMP', ] #图片转矩阵 def pil_to_np(img_PIL): '''Converts image in PIL format to np.array. From W x H x C [0...255] to C x W x H [0..1] ''' ar = np.array(img_PIL) if len(ar.shape) == 3: ar = ar.transpose(2, 0, 1) else: ar = ar[None, ...] return ar.astype(np.float32) / 255. #矩阵转图片 def np_to_pil(img_np): '''Converts image in np.array format to PIL image. From C x W x H [0..1] to W x H x C [0...255] ''' ar = np.clip(img_np * 255, 0, 255).astype(np.uint8) if img_np.shape[0] == 1: ar = ar[0] else: ar = ar.transpose(1, 2, 0) return Image.fromarray(ar) # 判断文件夹中是否有以上类型图片,没有则返回0 def is_image_file(filename): #如果不都为空、0、false,则any()返回true return any(filename.endswith(extension) for extension in IMG_EXTENSIONS) #返回文件夹内文件绝对路径组成的列表 def make_dataset(dir): images = [] assert os.path.isdir(dir), '%s is not a valid directory' % dir # os.walk(top[, topdown=True[, onerror=None[, followlinks=False]]]) 通过在目录树中游走输出在目录中的文件名,top返回三项(root,dirs,files),分别代表: # 当前正在遍历的这个文件夹的本身的地址; list类型,内容是该文件夹中所有的目录的名字(不包括子目录); list类型,内容是该文件夹中所有的文件(不包括子目录) for root, _, fnames in sorted(os.walk(dir)): for fname in fnames: #print(fname) #拼接出图片的地址,并加入到images列表 path = os.path.join(root, fname) images.append(path) return images def hazy_simu(img_name,depth_or_trans_name,save_dir,pert_perlin = 0,airlight=0.76,is_imdepth=1,visual_range = [0.05, 0.1, 0.2, 0.5, 1]): """ This is the function for haze simulation with the parameters given by the paper: HAZERD: an outdoor scene dataset and benchmark for single image dehazing IEEE Internation Conference on Image Processing, Sep 2017 The paper and additional information on the project are available at: https://labsites.rochester.edu/gsharma/research/computer-vision/hazerd/ If you use this code, please cite our paper. IMPORTANT NOTE: The code uses the convention that pixel locations with a depth value of 0 correspond to objects that are very far and for the simulation of haze these are placed a distance of 2 times the visual range. Authors: Yanfu Zhang: yzh185@ur.rochester.edu Li Ding: l.ding@rochester.edu Gaurav Sharma: gaurav.sharma@rochester.edu Last update: May 2017 python version update : Aug 2021 Authors : Haoying Sun : 1913434222@qq.com parse inputs and set default values Set default parameter values. Some of these are used only if they are not passed in :param img_name: the directory and name of a haze-free RGB image, the name should be in the format of ..._RGB.jpg :param depth_name: the corresponding directory and name of the depth map, in .mat file, the name should be in the format of ..._depth.mat :param save_dir: the directory to save the simulated images :param pert_perlin: 1 for adding perlin noise, default 0 :param airlight: 3*1 matrix in the range [0,1] :param visual_range: a vector of any size :return: image name of hazy image """

最新推荐

recommend-type

基于FPGA的四相八拍步进电机控制系统设计:集成交付、正反转、加速减速及调速功能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基于FPGA的四相八拍步进电机控制系统的开发过程。主要内容包括:1. 使用VHDL和Verilog编写LED显示屏驱动代码,用于显示角度、学号和姓名等信息;2. 实现步进电机的正反转控制,通过状态机管理相序变化;3. 开发加速减速控制模块,确保电机启动和停止时的平稳性;4. 设计调速功能,通过调节脉冲频率实现速度控制。此外,文中还讨论了调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适合人群:对FPGA开发和步进电机控制感兴趣的电子工程师、嵌入式系统开发者以及相关专业的学生。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需要高精度运动控制的应用场合,如工业自动化、机器人技术和精密仪器等领域。目标是帮助读者掌握FPGA控制步进电机的基本原理和技术细节。 其他说明:文中提供了详细的代码片段和调试经验分享,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同时,作者还提到了一些实用技巧,如通过PWM调节实现多级变速,以及如何避免步进电机的共振问题。
recommend-type

Android开发:基于SQLite的日历备忘录记事本项目详解与实现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基于Android Studio开发的日历备忘录记事本项目,涵盖日历查看、添加备忘录、闹钟提醒和删除备忘录等功能。项目使用SQLite数据库进行数据存储,通过CalendarView、EditText、Button等控件实现用户交互,并利用AlarmManager和PendingIntent实现闹钟提醒功能。此外,项目还包括数据库的设计与管理,如创建DatabaseHelper类来管理数据库操作,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文章还探讨了一些常见的开发技巧和注意事项,如时间戳的使用、手势监听的实现等。 适用人群:适用于初学者和有一定经验的Android开发者,尤其是希望深入了解Android开发基础知识和技术细节的人群。 使用场景及目标:该项目旨在帮助开发者掌握Android开发的基本技能,包括UI设计、数据库操作、闹钟提醒机制等。通过实际项目练习,开发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技术,提升自己的开发能力。 其他说明:文中提到一些进阶任务,如用Room替换SQLite、增加分类标签、实现云端同步等,鼓励开发者进一步扩展和优化项目。同时,项目源码公开,便于学习和参考。
recommend-type

Matlab智能算法实践案例集

根据给定文件信息,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知识点: 1. 智能算法概述: 智能算法是利用计算机模拟人类智能行为的一系列算法。它们在问题解决过程中能够表现出学习、适应、优化和自动化的特点。智能算法广泛应用于数据挖掘、人工智能、模式识别、机器学习、自动化控制等领域。 2. MATLAB简介: MATLAB是一种高性能的数学计算和可视化软件,广泛应用于工程计算、控制设计、信号处理和通信等领域。它提供的强大的工具箱支持,使用户可以方便地进行算法开发、数据分析和可视化工作。 3. MATLAB在智能算法中的应用: 由于MATLAB拥有直观、易用的编程环境和丰富的工具箱,因此它成为了研究和实现智能算法的热门平台。MATLAB中的工具箱,如Fuzzy Logic Toolbox、Neural Network Toolbox、Genetic Algorithm and Direct Search Toolbox等,为智能算法的实现提供了便捷的途径。 4. 智能算法案例研究: 智能算法案例通常是指在某些特定问题领域中应用智能算法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这些案例可以帮助研究人员和工程师理解算法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并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5. MATLAB源码的重要性: 在智能算法的学习和研究中,源码是理解算法细节和实现机制的重要途径。阅读和分析源码可以加深对算法工作原理的理解,并可能激发对算法进行改进和创新的想法。 6. 标题“智能算法30个案例”和描述“matlab智能算法30个案例的整本书的源码”暗示了本书可能是一本关于MATLAB环境下智能算法应用的教程或者案例集。它可能按章节组织了30个不同的算法案例,并提供了相应的MATLAB源码。 7. 给定的压缩包子文件的文件名称列表(chapter28、chapter17、chapter05、chapter27、chapter12、chapter15、chapter01、chapter18、chapter21、chapter06)表示这本书被分成了多个章节,每个文件可能包含了对应章节的源码实现。通过这些文件名称,我们可以推测出书中的案例分布情况,例如: - chapter28和chapter27可能探讨了比较接近的主题或问题域,可能是高级智能算法的应用或者是某个具体问题的解决方案。 - chapter01作为第一章,可能是对MATLAB环境或智能算法基础知识的介绍,为后续更复杂的案例学习打基础。 - chapter05、chapter12、chapter15、chapter17、chapter18、chapter21等可能涉及了中间难度级别的智能算法案例,它们可能是对于特定问题的具体解决方法。 8. 标签“matlab算法”进一步强调了本书专注于MATLAB平台上的算法实现,而不仅仅是理论介绍。读者通过这本书能够获得直接在MATLAB环境中实现算法的实际操作经验。 9. 此类书籍对于学生、工程师或者研究人员在研究和应用智能算法时有较高的参考价值。通过学习这些案例,他们不仅能够学习算法的应用,还能够提高自己使用MATLAB进行算法开发的能力。 综上所述,这本书的知识点涉及智能算法的基础和应用,MATLAB工具箱的使用,以及通过实际案例学习算法实现的细节。其内容覆盖了从理论到实践的各个方面,非常适合智能算法的学习者和实践者使用。
recommend-type

【精准测试】:确保分层数据流图准确性的完整测试方法

# 摘要 分层数据流图(DFD)作为软件工程中描述系统功能和数据流动的重要工具,其测试方法论的完善是确保系统稳定性的关键。本文系统性地介绍了分层DFD的基础知识、测试策略与实践、自动化与优化方法,以及实际案例分析。文章详细阐述了测试的理论基础,包括定义、目的、分类和方法,并深入探讨了静态与动态测试方法以及测试用
recommend-type

洛谷B2084python

<think>嗯,用户需要找到洛谷平台上编号B2084的Python解题思路和代码实现。首先,我得确认这个题目的具体内容,因为用户没有提供题目描述。不过根据现有的引用信息,比如引用[4]提到了B2064斐波那契数列的题解,可能B2084属于类似的算法题,但具体题目未知。 首先,我需要查找洛谷B2084的题目内容。假设用户无法直接访问题目,可能需要通过其他途径获取信息。比如,根据编号推断,B开头的题目通常是《深入浅出》系列的练习题,可能涉及基础算法或数学问题。 由于用户提供的引用中有B2064是关于斐波那契数列的递归实现,B2084可能也是一个递归或递推问题,比如计算斐波那契数列的变种,或者
recommend-type

Laravel8Test: 探索Laravel框架的深度与资源

Laravel是一个流行的PHP Web应用程序框架,它深受开发者喜爱的原因在于其优雅的语法和对开发效率的优化。Laravel框架的设计哲学是使开发过程既愉快又富有创造性,为此它内置了许多功能来简化和加速Web应用程序的开发。 1. 后端的多种数据库支持:Laravel支持多种数据库后端,开发者可以在开发过程中选择MySQL、PostgreSQL、SQLite、SQL Server等数据库系统,这让应用程序的数据持久化更加灵活,便于适应不同的项目需求。 2. 富有表现力和直观的代码:Laravel使用MVC(模型-视图-控制器)架构模式,并提供一套直观的API来帮助开发人员构建复杂的应用程序。它的代码库旨在使应用程序的逻辑更加清晰,并允许开发者专注于业务需求而不是底层的重复性代码。 3. 数据库不可知性:Laravel的Eloquent ORM(对象关系映射)使得数据库操作更加直观和简洁,它允许开发者使用PHP代码代替传统的SQL语句来与数据库进行交互。这提高了代码的可移植性和维护性,因为数据库细节对应用程序逻辑是隐藏的。 4. 易于访问和功能强大的工具集:Laravel提供了大量内置功能,比如认证、路由、会话和缓存处理,这些都大大减少了开发工作量并提高了应用程序的性能和安全性。 5. 学习资源:Laravel拥有庞大的学习资源库,包括官方文档和社区提供的教程。Laracasts是一个专门的平台,提供了超过1500个视频教程,这些教程涵盖了Laravel框架的各个方面,以及现代PHP开发、单元测试和JavaScript。这些资源对于初学者和有经验的开发者都极其宝贵,有助于他们快速掌握框架并提高技能。 尽管在描述中未提及具体的标签,但基于标题和描述中的内容,我们可以推测这个文件是关于Laravel8的介绍、学习资源和社区赞助商的信息。由于标题中存在一些不连贯的文本(如“Laravel8Test:拉蒂汉·拉拉维尔7”),可能暗示文件名与实际内容之间存在不一致或者是一个特定版本的介绍。 从文件名称列表“Laravel8Test-master”来看,可以认为这是一个关于Laravel 8测试的项目或教程的主目录,测试是一个软件开发的关键组成部分,确保代码的质量和功能的正确性。 结合以上信息,我们可以了解到Laravel框架的主要特点,它的学习途径以及社区对它的支持。Laravel不断更新,Laravel 8作为最新版本,引入了各种新特性,包括改进的路由缓存、更好的队列工作流程以及与Laravel Sanctum(用于SPA应用的轻量级认证系统)的整合。因此,对于学习和使用Laravel的开发者来说,了解这些更新和对应的测试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recommend-type

【版本控制】:分层数据流图的高效维护与变更管理

# 摘要 本文系统地探讨了版本控制和分层数据流图设计的重要性和应用实践。第一章强调版本控制的基础知识和其在软件开发生命周期中的关键作用。第二章详细介绍了分层数据流图的设计原理,包括基本概念、设计方法和表示技巧,以及如何通过这些图解高效地管理和沟通软件设计。第三章探讨了版本控制系统的选择与配置,比较了不同类型系统的特点,并提供了配置主流系统的实际案例。第四章重点讨论分层数据流图的变更管理流程,阐述
recommend-type

光猫有网 插上网线 电脑用不了网

<think>嗯,用户之前问过DNS服务器的问题,现在又遇到了光猫有网但插上网线电脑无法上网的情况。我需要先理清可能的原因。首先,光猫有网,说明网络服务本身没有问题,问题可能出在电脑或连接上。 用户之前的问题是关于DNS的,但这次可能不是DNS的问题。因为如果是DNS问题,用户应该能访问IP地址,但可能无法解析域名。但用户现在的情况是插上网线后完全无法上网,可能涉及到物理连接、网络配置或者光猫设置。 首先,我应该检查物理连接。网线是否插好,接口是否有松动。有时候网线损坏也会导致这个问题,可以建议用户更换网线试试。另外,光猫的LAN口是否正常工作?可能需要尝试不同的端口。 接下来是电脑的网
recommend-type

实现echart地图下钻功能:省份到地级市的交互体验

根据您提供的文件信息,我们可以总结出以下IT知识点: ### 地图下钻功能 地图下钻是一种交互式的数据可视化技术,它允许用户通过逐级深入点击地图上的区域,来查看更详细的数据。在给定的文件标题“地图下钻.rar”中,我们可以得知这个压缩包文件集成了地图下钻功能,并可能使用了echart作为其数据可视化库。描述中提到,该功能支持点击省份后地图下钻到对应省份的详细视图,继续点击地级市则会切换到对应的地级市地图视图。此外,当用户需要返回上级视图时,可以使用右键操作。 ### Echart 库应用 Echart 是百度开源的一个数据可视化库,它基于 JavaScript,提供了丰富的图表类型和灵活的配置项,以及能够快速和优雅地渲染图表的能力。在标题中提到的“echart geo”表明该地图下钻功能很可能是用echart的地理信息系统(GIS)组件来实现的。Echart的geo组件可以用来绘制地理信息相关的图表,比如地图。 ### 地图数据的组织和使用 描述中提到了地级市json文件,这意味着该下钻功能的实现依赖于以JSON格式存储的地级市数据。JSON(JavaScript Object Notation)是一种轻量级的数据交换格式,易于人阅读和编写,同时也易于机器解析和生成。在地理信息系统中,使用JSON格式来存储行政区划数据是一种常见做法,因为它方便数据的存储和传输。 ### 交互式地图的用户交互 描述中还提到了用户与地图之间的基本交互方式,包括点击来下钻到更详细的地图层级,以及使用右键来返回上一级地图视图。这种交互方式的设计与实现,需要对前端开发技术有一定的了解,特别是JavaScript以及可能的HTML5和CSS3技术。Echart本身提供了丰富的API来处理用户的点击事件,这使得开发者可以自定义地图的交互逻辑。 ### 地图数据的可视化展示 通过使用echart的地理信息系统组件,开发者可以将省市级别的行政区划数据转换成可视化图形,以直观的方式展示区域数据。地图下钻功能使得这种展示具备了多级的细节层级,从而用户能够根据实际需要获取不同尺度的数据信息。 ### 实现步骤概述 尽管没有给出具体代码,但可以推测实现地图下钻功能需要以下步骤: 1. 准备省级和地级市的行政区划数据,通常为JSON格式。 2. 在前端页面上引入echart及其geo组件。 3. 使用Echart API加载地图数据,并设置地图的初始视图。 4. 为地图上的各个省份绑定点击事件,实现下钻到地级市的逻辑。 5. 在地级市地图上同样绑定点击事件,实现更进一步的下钻。 6. 实现右键返回上级地图视图的功能。 7. 对用户的交互进行优化,比如动画效果、加载提示等,提升用户体验。 ### 可能涉及的技术 - JavaScript:处理数据和用户交互逻辑 - Echart:进行数据的可视化展示 - HTML/CSS:构建和美化前端页面 - JSON:存储和传输行政区划数据 ### 实际应用场景 地图下钻功能在多个领域具有实际应用,如: - 商业分析:查看特定地区的销售数据或用户分布 - 市场研究:分析不同地区的市场情况 - 城市规划:展示不同层级的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分布 - 政策分析:各级政府政策的地区性展示与对比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地图下钻功能不仅涉及前端开发的技术实现,更包含了丰富的数据处理与展示技巧。它能够提供直观、动态的地理信息系统交互体验,对于数据可视化有着重要的作用。
recommend-type

【敏捷适配】:在敏捷开发中维持分层数据流图的有效性

# 摘要 敏捷开发与分层数据流图(DFD)的融合是当前软件工程领域关注的热点。本文首先概述了敏捷适配与DFD的基本概念,然后探讨了敏捷开发的核心原则与DFD的理论模型,以及在敏捷环境中DFD的适应性。本文接着分析了维护DFD的实践策略,包括工具和方法的使用、与敏捷迭代过程的结合,以及跨团队协作的机制。通过案例研究,本文提供了DF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