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WORD EventDWord; DWORD RxBytes; DWORD TxBytes; DWORD BytesWritten; DWORD BytesReceived;
时间: 2023-07-24 17:12:09 浏览: 167
这段代码定义了几个 `DWORD` 类型的变量,分别是 `EventDWord`、`RxBytes`、`TxBytes`、`BytesWritten` 和 `BytesReceived`。
- `EventDWord` 变量用于存储事件的状态信息。
- `RxBytes` 变量用于存储接收字节数。
- `TxBytes` 变量用于存储发送字节数。
- `BytesWritten` 变量用于存储已写入的字节数。
- `BytesReceived` 变量用于存储已接收的字节数。
这些变量的具体用途和赋值需要根据上下文来确定。
相关问题
ftStatus = FT_GetStatus(ftHandle, &RxBytes, &TxBytes, &EventDWord); FT_SetBitMode(ftHandle, 0, 0); Sleep(10); FT_SetBitMode(ftHandle, 0, 0x40); FT_SetLatencyTimer(ftHandle, 2); FT_SetUSBParameters(ftHandle, 65536, 65536); FT_SetFlowControl(ftHandle, FT_FLOW_RTS_CTS, 0, 0); FT_Purge(ftHandle, FT_PURGE_RX);
这段代码是对 FTDI 设备进行一系列配置和操作的代码片段。
首先,通过调用 `FT_GetStatus` 函数获取设备的状态信息。`ftHandle` 是一个 FTDI 设备的句柄,用于表示与设备的连接。`RxBytes` 和 `TxBytes` 是用于存储接收和发送字节数的变量,`EventDWord` 是用于存储事件信息的变量。通过调用 `FT_GetStatus(ftHandle, &RxBytes, &TxBytes, &EventDWord)`,获取设备的状态信息,并将结果存储在 `ftStatus` 中。
接下来,通过一系列函数来配置设备的工作模式和参数:
- `FT_SetBitMode(ftHandle, 0, 0)`:将设备设置为位模式0,即重置设备的位模式。
- `Sleep(10)`:延时10毫秒,以确保设备已经重置完成。
- `FT_SetBitMode(ftHandle, 0, 0x40)`:将设备设置为位模式0x40,即使能 MPSSE 位模式,用于支持更高级别的串行通信协议。
- `FT_SetLatencyTimer(ftHandle, 2)`:设置设备的延迟计时器为2毫秒,用于控制数据传输的延迟时间。
- `FT_SetUSBParameters(ftHandle, 65536, 65536)`:设置设备的USB参数,其中第一个参数为输入缓冲区大小,第二个参数为输出缓冲区大小,这里设置为65536字节。
- `FT_SetFlowControl(ftHandle, FT_FLOW_RTS_CTS, 0, 0)`:设置设备的流控制模式为 RTS/CTS,即使用 RTS 和 CTS 信号进行硬件流控制。
- `FT_Purge(ftHandle, FT_PURGE_RX)`:清除设备的接收缓冲区,丢弃已接收但未读取的数据。
通过这些配置和操作,你可以根据需要设置设备的工作模式、参数和流控制方式,并清除接收缓冲区中的数据。请注意,在执行这些操作之前,确保设备已经成功打开,并且正确初始化了相应的库和驱动程序。
while (true) { Sleep(1); char rx_flag = 1; //rx_num = 0; while (rx_flag) { ftStatus = FT_GetStatus(ftHandle, &RxBytes, &TxBytes, &EventDWord); if ((ftStatus == FT_OK) && (RxBytes >= OneSector)) { ftStatus = FT_Read(ftHandle, RxBuffer, OneSector, &BytesReceived); if (ftStatus == FT_OK) { for(i=0;i< BytesReceived;) { ocout1.write((char*)&RxBuffer + i, head.blockalign);//将数据文件写入程序 i = i + head.blockalign; ocout2.write((char*)&RxBuffer + i, head.blockalign);//将数据文件写入程序 i = i + head.blockalign; } rx_num = rx_num + BytesReceived; } } else rx_flag = 0; } if (rx_num >= Record_time* head.bytepersec*2) { head.size0 = rx_num/2 + 36 + 8; head.size2 = rx_num/2; ocout1.seekp(0, ios::beg); ocout2.seekp(0, ios::beg); ocout1.write((char*)&head, sizeof head);//将文件头部分写进文件 ocout2.write((char*)&head, sizeof head);//将文件头部分写进文件 ocout1.close();//关闭文件 ocout2.close();//关闭文件 FT_SetBitMode(ftHandle, 0, 0); FT_Close(ftHandle); system("pause"); return 0; } } FT_SetBitMode(ftHandle, 0, 0); FT_Close(ftHandle); system("pause"); return 0;
这段代码是一个循环,用于从 FTDI 设备读取数据并写入文件,直到满足停止条件为止。
循环开始时,使用 `Sleep(1)` 函数进行短暂延迟,以避免过于频繁地进行循环迭代。
然后,设置一个标志变量 `rx_flag` 为 1。进入内部循环,通过调用 `FT_GetStatus` 函数获取设备的状态信息,并检查接收字节数是否达到了 `OneSector` 的大小(可能是一个预定义常量)。如果满足条件,表示有数据可读取。
接下来,通过调用 `FT_Read` 函数从设备读取数据,并将读取的字节数存储在 `BytesReceived` 变量中。如果读取成功,会将数据写入文件。循环结束后,更新计数器 `rx_num` 的值。
如果接收的字节数达到了停止条件(`rx_num >= Record_time* head.bytepersec*2`),则需要进行一些操作:
- 更新文件头部的大小信息 (`head.size0` 和 `head.size2`)。
- 将文件指针定位到文件开头,然后将文件头写入文件。
- 关闭写入文件的流对象。
- 通过调用 `FT_SetBitMode` 函数将设备设置回位模式0。
- 最后关闭设备句柄,并暂停程序执行。
在循环外部,再次调用 `FT_SetBitMode` 函数将设备设置回位模式0,然后关闭设备句柄。
最后,使用 `system("pause")` 函数暂停程序执行,并返回0。这个代码片段的作用是从 FTDI 设备读取数据,并将数据写入文件,直到满足停止条件为止,并对相关资源进行清理和关闭。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