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数组杨辉三角形的流程图
时间: 2024-06-23 10:03:15 浏览: 128
二维数组杨辉三角形,也称为帕斯卡三角或杨氏三角,是一个数学上的图形结构,展示了二项式系数(n choose k)的关系,每个数字是上一行相邻两个数字之和。创建这个三角形的过程可以通过递归或者迭代的方式来实现。
流程图描述了一个算法的执行步骤,对于二维数组杨辉三角的绘制,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关键步骤:
1. 初始化:创建一个二维数组,通常是大小为(n+1) x (n+1),因为最底层有n+1个数字,且第一个和最后一个元素通常是1。
2. 基础情况:当数组的大小为1或2时,直接填充1,这是三角形的边界条件。
3. 递推或循环迭代:对于每个内部元素(不是边界),其值等于上一行相同位置的元素之和。例如,对于数组中的(i, j)位置,如果i > 1,那么它的值就是(i-1, j-1)和(i-1, j)两个元素的和。
4. 行填充:每次循环结束后,将当前行的值填入数组中。
5. 重复步骤3和4,直到达到预定层数或数组大小。
相关问题
c语言输出杨辉三角五行流程图
在C语言中,绘制杨辉三角是一个常见的算法练习,它通常涉及到动态内存管理和循环结构。以下是制作杨辉三角五行流程图的基本步骤:
1. **初始化**:首先,定义一个二维数组来存储杨辉三角的数据,并设置第一行和第一列元素为1。
2. **输入控制**:由于我们只需要五行,所以设定一个变量`rows`表示行数,比如5。
3. **循环结构**:
- 使用嵌套循环,外层循环控制每一行(从0到`rows-1`),内层循环控制当前行的每一个位置(从0到当前行数)。
- 当前位置如果是1,直接输出数字;否则,计算当前位置的值,通常是上一行的两个相邻位置相加。
4. **动态分配内存**:因为杨辉三角的大小会随着行数变化,每次循环结束时需要释放已使用的内存空间,防止内存泄漏。
5. **输出数据**:通过for循环或者printf函数逐个打印数组中的数字,形成杨辉三角的形状。
6. **结尾处理**:当所有行输出完毕后,释放所有动态分配的内存。
下面是一个简单的伪代码示例,帮助理解流程:
```c
int **triangle(int rows) {
int **arr = (int **)malloc(rows * sizeof(int *));
for (int i = 0; i < rows; i++) {
arr[i] = (int *)malloc((i+1) * sizeof(int));
arr[i][0] = arr[i][i] = 1;
// 计算并存储其他位置的值
for (int j = 1; j < i; j++) {
arr[i][j] = arr[i-1][j-1] + arr[i-1][j];
}
}
// 输出三角形
for (int i = 0; i < rows; i++) {
for (int j = 0; j <= i; j++) {
printf("%d ", arr[i][j]);
}
printf("\n");
}
// 释放内存
for (int i = 0; i < rows; i++)
free(arr[i]);
free(arr);
}
// 调用函数并传入五行
triangle(5);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