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语言实现文件操作:杨辉三角、整数排序、字符串转换、汉字点阵

需积分: 0 8 下载量 168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03 收藏 1.81MB DOCX 举报
本实验主要涉及C语言的文件操作,包括字符文件和二进制文件的读写,旨在提升对C语言文件处理能力的理解和实践。实验涵盖了四个具体任务:生成并输出杨辉三角形,从文件读取并排序整数,转换文件中英文字符串的小写为大写,以及显示16×16点阵汉字。 1. 杨辉三角形的计算与生成算法: 杨辉三角形是一种数学模式,每一行的数字是上一行相邻两个数字的和。生成算法可以通过动态规划实现,使用二维数组存储每一行的数字。首先,初始化第一行(第0行)为1,然后对于每一行i(1 <= i <= n),每个位置j(0 <= j <= i)的数字等于上一行位置j-1和j的数字之和。输出时,使用`printf("%4d", 数字)`格式化输出,确保每个数字占4列宽度。 2. 文件b.txt读取、排序与输出: 首先,从b.txt中读取第一个整数n,然后使用`fscanf`函数读取n个整数到动态分配的数组中。之后,可以采用选择排序、冒泡排序或快速排序等算法对数组进行升序排序。排序后,使用`fprintf`将结果输出到c.txt,每10个数换行,每个数占6列宽度。流程图应包含读取、排序和写入三个主要步骤。 3. 英文字符串大小写转换: 输入文件名和英文字符串后,打开文件,逐行读取内容。对于每行,使用`strtok`函数以空格、换行或制表符为分隔符解析字符串,检查每个字符是否为小写字母,如果是则使用`toupper`函数将其转换为大写。修改后的字符串再写回原文件。 4. 16×16点阵汉字显示: 用户输入一个汉字,程序从HZK16.dat文件中读取对应汉字的16×16点阵数据。这个文件通常是以二进制格式存储的,每个汉字占据32字节。读取点阵数据后,根据每个点的信息(通常用1表示有墨点,0表示无墨点)决定是否在控制台上输出'O'。输出时,每行16个'O',共16行,形成完整的点阵汉字。 实验报告应包含每个程序的源代码、必要的注释、关键算法描述(如杨辉三角形的生成、排序算法的解释)、流程图(如排序过程的流程图)以及程序测试结果,以证明程序的正确性和功能完整性。对于每个任务,应详细解释其实现思路和关键技术点,以便于理解整个实验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