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former代码解读
时间: 2023-08-17 16:07:09 浏览: 114
Transformer的代码解读涉及到多个模块和原理的讲解。在Transformer的基本原理和每个模块的原理和代码的讲解中,我们逐步拆解了Transformer,并通过一个玩具级的demo实践了Transformer的训练和推理流程,旨在让初学者对Transformer有更清晰的认知。<span class="em">1</span><span class="em">2</span><span class="em">3</span>
#### 引用[.reference_title]
- *1* *2* *3* [Transformer 代码完全解读!](https://blog.csdn.net/dQCFKyQDXYm3F8rB0/article/details/120540057)[target="_blank" data-report-click={"spm":"1018.2226.3001.9630","extra":{"utm_source":"vip_chatgpt_common_search_pc_result","utm_medium":"distribute.pc_search_result.none-task-cask-2~all~insert_cask~default-1-null.142^v92^chatsearchT0_1"}}] [.reference_item style="max-width: 100%"]
[ .reference_list ]
相关问题
anomaly transformer代码解读
根据提供的引用内容,我无法直接提供"anomaly transformer"代码的解读,因为没有提供具体的代码。但是,我可以根据引用内容给出一些关于异常检测和关联差异的解释。
异常检测是一种用于识别数据集中异常点的技术。在引用中提到,异常检测可以根据关联差异标准化重建误差来进行。具体来说,通过计算重建误差,可以得到一个关于数据点异常程度的分数。如果重建误差越大,那么异常分数也会越大,表示该数据点越可能是异常点。
关联差异是指正常点和异常点之间的差异。根据引用的描述,对于异常点来说,关联差异较小;而对于正常点来说,关联差异较大。这意味着异常点和正常点在某些特征上具有相似性,但在其他特征上存在明显的差异。
综上所述,异常检测可以通过计算重建误差和关联差异来判断数据点的异常程度。重建误差越大,异常分数越大;而关联差异越小,异常分数也越大。
Anomaly Transformer代码解读
Anomaly Transformer是一种用于时间序列异常检测的深度学习模型,主要基于Transformer模型进行改进和优化。其主要思路是通过在Transformer的编码器中加入多层注意力机制来对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建模,从而实现异常检测的功能。
具体来说,Anomaly Transformer的编码器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1. 输入嵌入层:将时间序列数据转换为向量形式,并进行输入特征的选取和处理。
2. 堆叠式多层自注意力层(S-MHSA):在每一层自注意力层中,模型会自动捕捉时间序列中的相关性,并从中学习到更加丰富的特征表示。
3. 堆叠式多层前向传播层(FFN):通过两个线性变换和一个ReLU激活函数来对特征向量进行进一步的非线性变换。
4. 全局平均池化层(GAP):将所有特征向量进行平均池化,得到整个序列的特征表示。
通过以上组件的堆叠和组合,Anomaly Transformer可以对时间序列数据进行有效的建模,并从中学习到适合于异常检测的特征表示。同时,模型还可以通过引入外部监督信息,来进一步提升其检测能力。
关于Anomaly Transformer的具体实现和代码解读,请参考相关论文和代码库。如果您有相关问题或需要更详细的介绍,请继续提问。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