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Python中实现K-Means聚类算法,并通过代码注释深入理解其工作机制?请结合《Python实现K-Means及其改进算法K-Means++源码解析》资源进行说明。
时间: 2024-10-28 13:14:40 浏览: 20
要掌握K-Means聚类算法的工作原理和Python实现,您可以参考《Python实现K-Means及其改进算法K-Means++源码解析》这一资源。该资源不仅提供了K-Means和K-Means++的实现代码,还包含了详细注释,有助于深入理解算法的每一步操作。
参考资源链接:[Python实现K-Means及其改进算法K-Means++源码解析](https://wenku.csdn.net/doc/337had9y0v?spm=1055.2569.3001.10343)
K-Means算法是一种划分聚类方法,其核心在于最小化簇内数据点与质心之间的距离总和。具体实现步骤如下:
1. **初始化簇中心**:随机选择数据集中的K个数据点作为初始簇中心。
2. **分配数据点**:将每个数据点分配给最近簇中心,形成K个簇。
3. **更新簇中心**:重新计算每个簇的中心点,即簇内所有点的均值。
4. **迭代优化**:重复第2步和第3步,直到簇中心的变化小于设定阈值或达到迭代次数上限。
K-Means++算法是K-Means算法的改进,它通过智能选择初始簇中心来提高聚类效果和收敛速度。K-Means++的初始化步骤如下:
1. **选择第一个簇中心**:随机选择数据集中的一个点作为初始簇中心。
2. **智能选择后续簇中心**:对于每个未被分配到簇中的数据点,计算它与最近簇中心的距离,并根据距离选择下一个簇中心,使得距离大的数据点有更高的概率被选中。
在Python中实现K-Means算法,通常会使用NumPy库进行数值计算,以及可能用到SciPy库中的聚类模块。以下是一个简化的K-Means算法Python实现示例:
```python
import numpy as np
def k_means(data, K, max_iters=100, tol=1e-4):
# 随机初始化K个簇中心
centers = data[np.random.choice(data.shape[0], K, replace=False)]
for _ in range(max_iters):
# 分配数据点到最近的簇中心
distances = np.sqrt(((data - centers[:, np.newaxis])**2).sum(axis=2))
closest = np.argmin(distances, axis=0)
# 更新簇中心
new_centers = np.array([data[closest == k].mean(axis=0) for k in range(K)])
# 检查收敛性
if np.linalg.norm(centers - new_centers) < tol:
break
centers = new_centers
return closest, centers
# 使用示例
if __name__ ==
参考资源链接:[Python实现K-Means及其改进算法K-Means++源码解析](https://wenku.csdn.net/doc/337had9y0v?spm=1055.2569.3001.10343)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