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at89c51写一个代码,用定时器1生成一个1Hz的方波,使用定时器中断
时间: 2023-07-18 17:09:22 浏览: 139
好的,以下是用AT89C51编写的生成1Hz方波的代码:
```c
#include <reg51.h>
sbit out = P1^0; // 输出引脚
void timer1_init() // 定时器1初始化函数
{
TMOD |= 0x10; // 设置定时器1为工作模式1(16位定时器模式)
TH1 = 0xFC; // 计时初值,1秒钟时钟周期为12个机器周期,12MHz晶振需要计数65536-12000=53536(0xD1C0),实际上要减去2个机器周期
TL1 = 0xC0; // 计时初值
ET1 = 1; // 允许定时器1中断
EA = 1; // 允许中断
TR1 = 1; // 启动定时器1
}
void timer1_isr() interrupt 3 // 定时器1中断服务函数
{
TH1 = 0xFC; // 重置计时初值
TL1 = 0xC0;
out = ~out; // 反转输出引脚状态
}
void main()
{
timer1_init(); // 定时器1初始化
while(1);
}
```
在上面的代码中,我们使用了定时器1的工作模式1(16位定时器模式),并设置计时初值为53536(0xD1C0),实际上要减去2个机器周期。在定时器1中断服务函数中,我们重置计时初值并反转输出引脚状态,以产生1Hz的方波。最后,我们在主函数中执行定时器1初始化,并进入一个无限循环以保持程序运行。
相关问题
写一个用AT89C51控制蜂鸣器发出1kHz的音频信号
在AT89C51单片机中控制蜂鸣器发出1kHz音频信号,通常需要通过定时器T0来实现方波脉冲对蜂鸣器进行驱动。以下是简单的步骤:
1. **硬件连接**:
- 将蜂鸣器的一端接到单片机的VCC(电源),另一端接GND(接地)。
- 如果蜂鸣器是一个有源器件,可能还需要将它的中心点接到单片机的5V。
2. **初始化定时器T0**:
- 设置TMOD寄存器为模式2,因为我们要用它作为计数器模式(`TMOD = 0x01`)。
- 开启中断请求(`TH0 = 0`, `TL0 = 0xFF`设置初始值,`ET0 = 1`)。
- 设置计数初值,使得每计满1024次(即1ms)就产生一个周期,因为系统时钟频率除以12才会达到1kHz(假设晶振频率为12MHz)。
```c
TMOD = 0x01; // 定时器模式2
TH0 = 0;
TL0 = 0xFF;
IE = 0x01; // 开启T0中断
TR0 = 1; // 启动定时器T0
```
3. **编写中断服务程序(ISR)**:
- 在中断处理函数中,检查定时器是否溢出,溢出后停止当前工作,然后恢复定时器并让其继续计数,同时控制蜂鸣器开关。
```c
void timer0_isr() interrupt 1 {
if (TF0) { // 检查是否有溢出
TF0 = 0; // 清零溢出标志
GPIO相关操作来控制蜂鸣器(通常是高电平启动,低电平关闭)
}
}
```
4. **主程序**:
- 主循环中可以处理其他任务,当需要改变音调时,仅需更新TH0和TL0的值,调整计数周期。
记得在编写完上述代码后,还要配置GPIO口用于控制蜂鸣器,并在适当的地方开启中断响应,如主函数中加上对应的中断矢量表入口。
如何利用AT89C51单片机的定时器T1产生周期为2ms的方波,并通过实验验证其准确性?
要在AT89C51单片机上利用定时器T1产生周期为2ms的方波,我们需要对定时器进行适当的初始化,并编写相应的中断服务程序或查询循环代码。下面详细阐述实现这一功能的步骤和实验验证方法:
参考资源链接:[AT89C51定时/计数器实战:2ms/2s方波与20ms占空比矩形波生成](https://wenku.csdn.net/doc/6412b507be7fbd1778d41ae5?spm=1055.2569.3001.10343)
首先,要理解定时器T1的工作原理。AT89C51的定时器/计数器是以机器周期(由晶振频率决定)为基准进行计数的。12MHz晶振意味着每个机器周期为1/12μs,即大约83.3ns。8051单片机的定时器是16位的,最大可计数到2^16 - 1,也就是65535。
产生2ms周期的方波,我们需要定时器每隔1ms翻转一次P1.0引脚的电平状态。因为是16位定时器,所以定时器溢出前需要计数1000次(1ms / 83.3ns = 12000次,但因为是16位定时器,所以我们只能达到65536 - 1 = 65535,故使用1000次以简化计算)。
计算初值:定时器初值 = 65536 - (1000 / (*** / 12))
= 65536 - 1000 / 1000000
= 65536 - 1
= 65535(或0xFFFF)
在中断法中,将初值加载到定时器T1的TH1和TL1寄存器中,设置定时器模式为模式1(16位定时器模式),并在中断服务程序中翻转P1.0电平。具体代码如下:
```c
TMOD = 0x10; // 设置定时器T1为模式1
TH1 = 0xFF; // 加载定时器初值
TL1 = 0xFF; // 加载定时器初值
ET1 = 1; // 开启定时器T1中断
TR1 = 1; // 启动定时器T1
EA = 1; // 开启全局中断
```
中断服务程序示例:
```c
void timer1_isr() interrupt 3 {
TH1 = 0xFF; // 重新加载定时器初值
TL1 = 0xFF;
P1 ^= 0x01; // 翻转P1.0电平
}
```
查询法则是循环检查TF1标志位,当定时器溢出后,TF1会被置位,这时需要清零TF1标志位并翻转P1.0电平。这部分代码会占用大量CPU时间,因此适合在对实时性要求不高的场合使用。
实验验证方面,我们可以使用数字示波器监测P1.0引脚的电平变化,观察是否确实为2ms周期的方波。示波器设置为合适的时基和灵敏度,便能够清晰地看到波形。
通过上述步骤和代码,我们可以利用AT89C51单片机的定时器T1产生周期为2ms的方波,并通过实验验证其准确性。如果希望深入学习更多关于AT89C51单片机定时器功能及其应用,建议阅读《AT89C51定时/计数器实战:2ms/2s方波与20ms占空比矩形波生成》这篇资料,其中提供了关于定时器编程的更多细节和实验案例,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
参考资源链接:[AT89C51定时/计数器实战:2ms/2s方波与20ms占空比矩形波生成](https://wenku.csdn.net/doc/6412b507be7fbd1778d41ae5?spm=1055.2569.3001.10343)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