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v2.threshold(image, threshold, 255, cv2.THRESH_BINARY_INV | cv2.THRESH_OTSU):返回的结果是什么
时间: 2024-09-27 10:00:31 浏览: 35
当你使用OpenCV的`cv2.threshold()`函数对图像进行操作时,它通常用于二值化处理。这个函数接受四个参数:
- `image`: 输入的图像数据,通常是灰度图像或彩色图像(在这种情况下,会先转换成灰度图像再处理)。
- `threshold`: 阈值阈限,如果图像的像素值大于这个值,将会被赋予指定的第二个参数值;否则,赋予第三个参数值。
- `255`: 如果`THRESH_BINARY_INV`标志被设置,那么大于阈值的像素会被赋予0,小于等于阈值的像素会被赋予255(这是黑白图像的标准二值化结果)。
- `cv2.THRESH_BINARY_INV | cv2.THRESH_OTSU`: 这里`cv2.THRESH_BINARY_INV`表示进行反向二值化(前景变为背景,背景变为前景),`cv2.THRESH_OTSU`则是指应用Otsu's方法自动确定最佳阈值。
因此,当你使用`cv2.THRESH_OTSU`选项时,函数不仅会根据图像内容动态地选择一个阈值(Otsu's方法),还会执行反向二值化。运行此函数后的返回结果是一个包含两个元素的元组:
- 第一个元素是阈值(这里的阈值就是Otsu's方法计算得出的最佳分界点)。
- 第二个元素是处理后的二值化图像。这个图像的每个像素要么是0(原值小于阈值),要么是255(原值大于等于阈值)。
相关问题
cv::threshold
cv::threshold函数是OpenCV中用于图像阈值化的函数。它可以将图像转换为二值图像,根据给定的阈值将像素值分为两个类别。该函数的原型如下:
```cpp
double cv::threshold(InputArray src, OutputArray dst, double thresh, double maxval, int type)
```
参数说明:
- src:输入图像,可以是单通道或多通道的灰度图像。
- dst:输出图像,与输入图像具有相同的尺寸和类型。
- thresh:阈值,用于将像素值分为两个类别。
- maxval:当像素值大于阈值时,所赋予的最大值。
- type:阈值化的类型,可以是cv::THRESH_BINARY、cv::THRESH_BINARY_INV或cv::THRESH_OTSU。
以下是两个示例:
1. 使用cv::THRESH_BINARY类型进行阈值化:
```cpp
cv::Mat src = cv::imread("image.jpg", cv::IMREAD_GRAYSCALE);
cv::Mat dst;
double thresh = 128;
double maxval = 255;
int type = cv::THRESH_BINARY;
cv::threshold(src, dst, thresh, maxval, type);
cv::imshow("Thresholded Image", dst);
cv::waitKey(0);
```
2. 使用cv::THRESH_OTSU类型进行阈值化:
```cpp
cv::Mat src = cv::imread("image.jpg", cv::IMREAD_GRAYSCALE);
cv::Mat dst;
double thresh = 0;
double maxval = 255;
int type = cv::THRESH_OTSU;
cv::threshold(src, dst, thresh, maxval, type);
cv::imshow("Thresholded Image", dst);
cv::waitKey(0);
```
def find_center(img): h, w = img.shape roi_h = int(h * 2 / 3) roi_img = img[roi_h:, :] img_blur = cv2.GaussianBlur(roi_img, (15, 15), 0) # 高斯模糊 ret, th2 = cv2.threshold(img_blur, 0, 255, cv2.THRESH_BINARY + cv2.THRESH_OTSU) g2 = cv2.getStructuringElement(cv2.MORPH_RECT, (3, 3)) open_img = cv2.morphologyEx(th2, cv2.MORPH_OPEN, g2, iterations=3) x_sum = np.sum(open_img, axis=0) x_point = np.where(x_sum > 0) point_x = int((x_point[0][0] + x_point[0][-1]) / 2) # print(roi_h, w) # np.savetxt('reshape_data.txt', x_point, delimiter=' ', fmt='%i') return point_x 翻译
这是一个 Python 函数,它的作用是从一张图像中找到中心点的横坐标。
函数的参数是一个二维的图像数组 img,表示需要进行处理的图像。
函数的处理过程如下:
- 使用 shape 方法获取图像的高度(h)和宽度(w)。
- 计算一个感兴趣区域(ROI)的高度 roi_h,这个区域从图像的下部 2/3 处开始,到整个图像底部结束。
- 在这个 ROI 区域内,对图像进行高斯模糊,使用的模板大小为 (15, 15)。
- 对模糊后的图像进行二值化处理,使用的方法是 OTSU 自适应阈值二值化算法。
- 对二值化后的图像进行形态学开运算,使用的模板为 3x3 的矩形结构元素,迭代次数为 3。
- 对处理后的图像进行列方向上的求和操作,得到一个一维数组 x_sum,表示每列中像素值为 255 的像素点个数。
- 使用 NumPy 库中的 where 函数,找到 x_sum 数组中值大于 0 的位置,赋值给 x_point。
- 计算 x_point 数组中第一个和最后一个位置的平均值,得到中心点的横坐标 point_x。
- 返回 point_x。
整个函数的作用是对图像进行预处理和分析,找到图像中心点的横坐标。这个函数可以用于自动驾驶等领域的图像处理。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