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former中解码器的词嵌入矩阵
时间: 2023-08-17 13:12:42 浏览: 176
transformer中解码器的词嵌入矩阵是一个权重矩阵,用来将输入的目标序列中的每个单词映射为对应的词向量。这个矩阵通常被称为解码器嵌入层或者词嵌入层。
在解码器中,词嵌入矩阵的维度通常与编码器中的词嵌入矩阵相同,以确保编码器和解码器之间的信息能够良好地对齐。这样做有助于提供一致的表示,从而使得模型能够更好地学习源语言和目标语言之间的对应关系。
在解码器中,每个目标单词都会通过词嵌入矩阵进行映射,得到对应的词向量表示。这些词向量会作为解码器输入的一部分,用于生成目标序列的下一个单词。通过学习适当的词嵌入矩阵,模型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表达目标语言中的语义信息。
相关问题
Transformer模型的解码器原理是什么
Transformer 模型的解码器包括 self-attention 和 encoder-decoder attention 两个层,其中 self-attention 层用于计算当前时刻的输出序列中每个位置与前面已生成的序列的注意力分布,encoder-decoder attention 层用于将编码器的输出与当前时刻的 self-attention 输出进行结合,生成最终的解码器输出。具体实现方式可以参考以下步骤:
1. 首先,将已经生成的词嵌入向量经过一层线性变换,得到当前时刻的查询向量 $Q$。
2. 然后,将当前时刻的查询向量、已经生成的词嵌入向量和编码器的输出向量一起输入到 self-attention 层中,计算当前时刻每个位置与前面已生成的序列的注意力分布。具体而言,通过对查询向量、编码器的输出向量和已经生成的词嵌入向量分别进行线性变换得到三个矩阵 $QW^Q$、$KW^K$ 和 $VW^V$,其中 $W^Q$、$W^K$ 和 $W^V$ 分别为可学习的权重矩阵。然后,通过对 $QW^Q$ 和 $KW^K$ 进行点积操作得到注意力分布矩阵 $A$,并对其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注意力权重矩阵 $S$。最后,通过对 $SVW^V$ 进行线性变换得到当前时刻的 self-attention 输出向量。
3. 在得到当前时刻的 self-attention 输出向量之后,将其与编码器的输出向量进行 encoder-decoder attention 操作。具体而言,将编码器的输出向量与当前时刻的 self-attention 输出向量分别经过两层线性变换得到两个矩阵 $QW_Q'$ 和 $VW_V'$。然后,通过对 $QW_Q'$ 和编码器输出向量进行点积操作得到注意力分布矩阵 $A'$,并对其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注意力权重矩阵 $S'$。最后,通过对 $S'VW_V'$ 进行线性变换得到当前时刻的解码器输出。
假定transformer的解码器结构是从掩码多头注意力到残差连接和层正则化1再到多头交叉注意力再到残差连接和层正则化2再到前馈网络再到残差连接和层正则化3最后是解码输出,一共七层。参考以上transformer解码器结构,自定义所需变量和符号,分别对这七个模块的输入输出和处理过程进行具体分析。以I like this lecture四个词的输入序列为例,输出为其中文翻泽。假没词的embedding维度为10,编码器和解码均使用8个头的自注力模块。描述过程尽量简单,变量尽可能少
好的,我来回答你的问题。
首先,让我们定义一些变量和符号:
- $X$:解码器输入序列的词嵌入矩阵,大小为 $L \times d$,其中 $L$ 是序列长度,$d$ 是词嵌入维度。
- $M_i$:第 $i$ 层的掩码多头注意力模块的输出,大小为 $L \times d$。
- $LN_1()$:第 $i$ 层的第一层正则化模块。
- $C_i$:第 $i$ 层的多头交叉注意力模块的输出,大小为 $L \times d$。
- $LN_2()$:第 $i$ 层的第二层正则化模块。
- $F_i$:第 $i$ 层的前馈网络模块的输出,大小为 $L \times d$。
- $LN_3()$:第 $i$ 层的第三层正则化模块。
- $Y$:解码器的输出序列的词嵌入矩阵,大小为 $L' \times d$,其中 $L'$ 是输出序列的长度。
现在,我们来分析每个模块的输入、输出和处理过程:
1. 掩码多头注意力模块
输入:解码器输入序列的词嵌入矩阵 $X$,以及一个掩码矩阵 $M$,大小为 $L \times L$,其中 $M_{i,j}=1$ 表示位置 $i$ 和位置 $j$ 之间存在依赖关系,需要被掩盖。
过程:首先,将 $X$ 分别作为查询、键和值输入到一个多头注意力模块中,得到多个注意力头的输出。然后,将这些输出拼接在一起,并通过一个全连接层进行变换,得到最终的输出 $M_i$。最后,将 $M_i$ 与输入 $X$ 相加并进行正则化,得到输出 $LN_1(M_i + X)$。
2. 多头交叉注意力模块
输入:掩码多头注意力模块的输出 $M_i$,以及编码器的输出矩阵 $H$,大小为 $L_e \times d$,其中 $L_e$ 是编码器输出序列的长度。
过程:首先,将 $M_i$ 作为查询输入到一个多头注意力模块中,将 $H$ 作为键和值输入到该模块中。得到多个注意力头的输出后,将它们拼接在一起,并通过一个全连接层进行变换,得到最终的输出 $C_i$。最后,将 $C_i$ 与输入 $LN_1(M_i + X)$ 相加并进行正则化,得到输出 $LN_2(C_i + LN_1(M_i + X))$。
3. 前馈网络模块
输入:多头交叉注意力模块的输出 $C_i$。
过程:通过一个两层的全连接神经网络,对 $C_i$ 进行变换,得到输出 $F_i$。最后,将 $F_i$ 与输入 $LN_2(C_i + LN_1(M_i + X))$ 相加并进行正则化,得到输出 $LN_3(F_i + LN_2(C_i + LN_1(M_i + X)))$。
4. 解码输出
输入:前馈网络模块的输出 $F_7$。
过程:将 $F_7$ 作为解码器的输出序列的词嵌入矩阵 $Y$。通过一个全连接层将 $Y$ 变换为输出序列的概率分布,得到最终的输出。
以 "I like this lecture" 四个词的输入序列为例,输出为中文翻译。假设输出序列长度为4,即 "我 喜欢 这个 讲座"。在解码过程中,每个时间步的输入都是前一个时间步的输出,即第一个时间步的输入为 "开始" 的词嵌入向量。将其输入到解码器中,依次经过每个模块的处理,最终得到输出序列的概率分布,然后根据概率分布进行采样,得到最终的输出序列。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