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ut = y_normalizer.decode(out) y = y_normalizer.decode(y)
时间: 2024-03-11 10:45:34 浏览: 41
这是一段Python代码,其中 `y_normalizer` 是一个对象,它的 `decode` 方法用于将数值解码成原始的文本数据。在这段代码中,`out` 和 `y` 都是经过编码的数值数据,`out` 是模型预测输出的结果,`y` 是样本数据中的真实标签。这两行代码的作用是将 `out` 和 `y` 解码成原始的文本数据,以便进行后续的比较和分析。需要注意的是,如果 `y_normalizer` 对象没有定义 `decode` 方法,这段代码会报错。
相关问题
myloss = LpLoss(size_average=False) y_normalizer.cuda() for ep in range(epochs): model.train() t1 = default_timer() train_mse = 0 for x, y in train_loader: x, y = x.cuda(), y.cuda() optimizer.zero_grad() out = model(x) out = y_normalizer.decode(out) y = y_normalizer.decode(y) loss = myloss(out.view(batch_size,-1), y.view(batch_size,-1)) loss.backward()
这段代码是模型训练的一部分,使用了LpLoss作为损失函数,使用了y_normalizer对真实输出进行归一化处理,并通过迭代训练来更新模型参数。具体来说,代码中的循环首先将输入x和真实输出y转移到GPU上,然后将模型参数的梯度归零,接着通过前向传播计算模型的输出out,使用y_normalizer对模型输出和真实输出进行解码,计算LpLoss损失函数,并通过反向传播更新模型参数。这个过程将在每个epoch中重复多次,直到模型收敛。
pred = torch.zeros(y_test.shape) index = 0 test_loader = torch.utils.data.DataLoader(torch.utils.data.TensorDataset(x_test, y_test), batch_size=1, shuffle=False) with torch.no_grad(): for x, y in test_loader: test_l2 = 0 x, y = x.cuda(), y.cuda() out = model(x) out = y_normalizer.decode(out) pred[index] = out test_l2 += myloss(out.view(1, -1), y.view(1, -1)).item() print(index, test_l2) index = index + 1
这段代码中,首先创建了一个全零的 Tensor `pred`,其形状与 `y_test` 相同。然后使用 PyTorch 中的 `DataLoader` 将测试集数据 `x_test` 和 `y_test` 封装成一个数据集,并指定批次大小为 1,不打乱数据。`with torch.no_grad()` 表示在推理时不需要进行梯度计算。
接下来的循环中,对于每一个输入数据 `x` 和目标数据 `y`,首先将其转移到 GPU 上进行推理,并使用 `y_normalizer` 对输出进行反归一化(即对输出数据进行反归一化,将其还原为原始数据范围内的值)。然后将反归一化后的输出数据保存到 `pred` 中,同时计算该数据的测试误差并打印在屏幕上。
最后,将循环变量 `index` 加 1,继续处理下一个数据。经过整个循环后,`pred` 中保存了所有测试数据的模型预测值,`index` 的值为测试数据个数。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