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51单片机对增量编码器进行电机测速,采用M法,确定公式中采样周期,写出你的设计思路
时间: 2023-12-08 13:06:17 浏览: 193
对于采用51单片机对增量编码器进行电机测速,采用M法,确定公式中采样周期的设计思路如下:
1. 确定M值:M是每个计数周期中采样点的个数,一般取2或4,取值越大,精度越高,但计算量也会增加。
2. 确定采样周期T:采样周期T是根据电机转速和M值来确定的,一般采用公式T=60/(M*N),其中N为电机转速(转/分)。
3. 确定计数器溢出时间:计数器溢出时间是根据计数器的位数和时钟频率来计算的,一般可通过计算器溢出中断来实现。
4. 编写程序:通过编写程序,将编码器的A、B相信号输入到单片机的对应引脚上,并在中断服务函数中进行采样和计算,最终输出电机的转速值。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设计框架:
```c
#include <reg52.h>
#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
#define uint unsigned int
sbit ENCODER_A = P1^0; // 编码器A相输入口
sbit ENCODER_B = P1^1; // 编码器B相输入口
uint counter = 0; // 计数器初值
uchar sampling_count = 0; // 采样点计数器
uint sampling_period = 0; // 采样周期
void InitCounter()
{
counter = 0;
}
void Encoder_ISR() interrupt 0
{
sampling_count++; // 采样点计数器加1
if(sampling_count == M) // 达到采样点
{
// 计算转速
uint speed = 60 * Fosc / (sampling_period * M * counter);
// 进行相应的操作
sampling_count = 0; // 重置采样点计数器
counter = 0; // 重置计数器
}
else // 未达到采样点
{
if(ENCODER_B == 1) // B相信号为高电平
{
counter++;
}
else // B相信号为低电平
{
counter--;
}
}
}
void main()
{
InitCounter(); // 计数器初始化
// 计算采样周期
sampling_period = 60 / (M * N);
// 设置定时器
TMOD = 0x01; // 定时器0工作在模式1下
TH0 = 0x3C; // 定时器初值
TL0 = 0xB0; // 定时器初值
ET0 = 1; // 允许定时器0中断
EA = 1; // 开启总中断
TR0 = 1; // 启动定时器0
while(1)
{
// 进行相应的操作
}
}
void Timer_ISR() interrupt 1
{
TH0 = 0x3C; // 定时器重置
TL0 = 0xB0; // 定时器重置
sampling_count = 0; // 重置采样点计数器
counter = 0; // 重置计数器
}
```
注意:以上代码仅为基本框架,具体实现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完善。同时,还需要注意选择合适的计数器位数、时钟频率、M值和N值,以及进行误差校正等问题。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