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用例图、用例模型、用例建模三者之间的关系 
时间: 2023-05-24 08:04:29 浏览: 122
用例图是一种视觉化工具,它用图示的形式描述系统中参与者和用例之间的关系,它是用例建模中的一部分。
用例建模是一种分析和描述系统需求的方法论,它采用用例的形式来表现系统需求和系统功能,用案例来描述系统与环境的交互过程。
用例模型是用例建模的产出,它是用例建模的结果之一。用例模型包括参与者、用例、用例场景、用例文档、用例实现等,通过用例模型,可以全面描述系统需求和功能。
三者之间的关系是:用例图是用于表示用例建模中所涉及到的参与者和系统功能的图形化描述工具,用例建模是从需求分析的角度对系统功能进行分析和描述,用例模型是用例建模的结果,是系统需求和功能的详细表达。简言之,用例图是用例建模的一个输出结果,而用例模型则是用例建模所需具备的核心元素之一。
相关问题
uml用例图用例事件流
用例事件流是用例图中用例的主要流程,它描述了系统和外部参与者之间的交互过程。以下是用例事件流的一般步骤:
1. 识别参与者:确定与系统交互的外部参与者。
2. 识别用例:确定参与者和系统之间的交互场景。一个用例是系统行为的一个完整的、可执行的场景。
3. 确定用例的起点:确定用例开始时的状态。
4. 确定用例的终点:确定用例结束时的状态。
5. 描述用例的主要流程:描述用例的正常流程,即参与者和系统之间的交互过程。这包括参与者向系统发出请求,系统对请求进行处理,系统向参与者发送响应等。
6. 描述用例的替代流程:描述用例的异常流程,即当系统无法正常处理请求时,参与者和系统之间的交互过程。
7. 描述用例的扩展流程:描述用例的可选流程,即当系统需要执行其他任务时,参与者和系统之间的交互过程。
8. 确定用例的前置条件和后置条件:确定用例执行前需要满足的条件和用例执行后的状态。
通过以上步骤,我们可以创建一个完整的用例事件流,以描述系统和外部参与者之间的交互过程。
解释一下用例图参与者之间的关系、参与者与用例之间的关系、用例与用例之间的关系
1. 参与者之间的关系
在用例图中,如果多个参与者出现在同一个用例图中,则表示它们之间存在某种关联关系,它们可以通过各自的行为来实现对系统的交互和协作。具体的关系有以下几种:
- 继承关系:某个参与者继承另一个参与者的属性和行为,在使用用例中重复的部分可以被提取到父类中,避免了代码的冗余和重复。
- 关联关系:某个参与者与另一个或多个参与者之间存在关联关系,这些关系可以是双向或单向的。例如,客户可以关联银行,银行可以关联客户和管理员,管理员可以关联客户和银行。
- 依赖关系:某个参与者依赖于另一个或多个参与者,即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临时性的,一旦使用完成,则会立即终止。
2. 参与者与用例之间的关系
在用例图中,参与者与用例之间的关系表示参与者与系统之间进行交互的场景。参与者可以触发系统中的某个功能,也可以接收系统的某个结果。具体的关系有以下几种:
- 包含关系:参与者可以包含多个用例,表示它可以调用多个用例实现不同的功能。例如,客户可以包含查看账户信息、转账、申请贷款等多个用例。
- 泛化关系:参与者与用例之间的泛化关系表示一个参与者可以执行多个用例,每个用例都是相似的,但是实现的具体逻辑和细节可能略有不同,可以使用继承来重用代码。
- 使用关系:参与者使用某个用例,表示它可以触发系统中的某个具体的功能。例如,客户使用查看账户信息用例,可以查看他的账户余额和交易记录。
3. 用例与用例之间的关系
在用例图中,用例与用例之间的关系表示它们之间的关联关系或依赖关系。用例之间可能存在以下几种关系:
- 关联关系:两个用例之间可能存在关联关系,表示它们之间存在某种依赖或协作。例如,登录系统和修改密码之间存在关联关系,即要修改密码前必须先登录系统。
- 扩展关系:某个用例可以扩展另一个用例,表示在某种情况下,某个用例可以调用另一个用例来实现更复杂的操作。例如,转账用例可以调用查询账户信息用例和修改账户信息用例,实现转账时需要进行的操作。
- 包含关系:多个用例之间可以通过包含关系进行组合,表示它们之间具有继承或组合关系。例如,管理账户用例可以包含添加账户、删除账户、修改账户信息等多个用例。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