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ST语言写冒泡排序算法
时间: 2023-08-31 08:42:15 浏览: 342
### 回答1:
ST语言写冒泡排序算法的基本思想是:首先比较相邻的两个元素,如果第一个比第二个大,就交换它们两个;其次,对每一对相邻元素作同样的工作,从开始第一对到结尾的最后一对,这样在最后的元素应该会是最大的数;重复第二步,直到排序结束。例如,ST语言实现冒泡排序算法的代码如下: PROCEDURE BubbleSort(VAR A: ARRAY OF INTEGER);
VAR I, J, Tmp: INTEGER;
BEGIN
FOR I := Low(A) TO High(A) DO
FOR J := I + 1 TO High(A) DO
IF A[I] > A[J] THEN
Tmp := A[I];
A[I] := A[J];
A[J] := Tmp
END
END;
END
END BubbleSort;
### 回答2:
冒泡排序是一种较简单的排序算法,通过相邻元素的比较和交换来进行排序。下面是用ST语言实现的冒泡排序算法代码:
VAR
arr : ARRAY[1..10] OF INT := [5, 2, 1, 6, 8, 3, 7, 9, 4, 10];
i, j, temp : INT;
FOR i FROM 1 TO 9 DO
FOR j FROM 1 TO 9 - i DO
IF arr[j] > arr[j+1] THEN
temp := arr[j];
arr[j] := arr[j+1];
arr[j+1] := temp;
END_IF;
END_FOR;
END_FOR;
FOR i FROM 1 TO 10 DO
PRINT("arr[", i, "] = ", arr[i]);
END_FOR;
以上的代码是用ST语言实现的冒泡排序算法。首先,我们定义了一个大小为10的整数数组arr,并初始化了数组的元素。然后,通过两层循环来比较和交换相邻元素,外层循环控制比较的轮数,内层循环控制每轮比较的次数。在每次比较时,如果前一个元素比后一个元素大,则进行交换。最后,我们遍历数组并输出排序后的结果。输出结果如下所示:
arr[1] = 1
arr[2] = 2
arr[3] = 3
arr[4] = 4
arr[5] = 5
arr[6] = 6
arr[7] = 7
arr[8] = 8
arr[9] = 9
arr[10] = 10
这就是用ST语言编写的冒泡排序算法的实现。它通过相邻元素的比较和交换来实现排序,时间复杂度为O(n^2)。
### 回答3:
冒泡排序是一种简单的排序算法,它重复地比较相邻的两个元素,如果它们的顺序错误就把它们交换过来。这个过程会持续执行,直到没有元素需要交换为止。
下面是用ST语言编写的冒泡排序算法:
```
VAR
arr: ARRAY[1..10] OF INT := [5, 2, 8, 6, 1, 9, 3, 7, 4, 10];
i, j, temp: INT;
END_VAR
FOR i := 1 TO 10 - 1 DO
FOR j := 1 TO 10 - i DO
IF arr[j] > arr[j+1] THEN
temp := arr[j];
arr[j] := arr[j+1];
arr[j+1] := temp;
END_IF
END_FOR
END_FOR
FOR i := 1 TO 10 DO
PRINT(arr[i]);
END_FOR
```
以上代码首先定义了一个包含10个元素的整数数组`arr`,并初始化数组的值。然后使用两个嵌套的`FOR`循环进行冒泡排序的核心操作。外层循环控制比较的轮数,内层循环遍历当前轮数下的元素并进行比较交换操作。如果相邻的两个元素顺序错误,就进行交换。
最后再使用一个循环遍历数组,输出排序后的结果。
冒泡排序的时间复杂度为O(n^2),对于较小的数据集是一个简单有效的排序算法,但对于大规模数据集效率较低。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