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 = cuoweiCOV(Mdata,Cruler,n); 怎么输入Cruler
时间: 2024-03-19 07:41:21 浏览: 94
Cruler是一个向量,它的每个元素代表数据矩阵Mdata中对应列数据的标尺,0代表取前段,1代表取后段。例如,如果数据矩阵Mdata有10列数据,你想对前5列数据取前段,对后5列数据取后段,那么Cruler应该这样定义:
Cruler = [0 0 0 0 0 1 1 1 1 1];
其中,前5个元素为0,后5个元素为1。你可以根据你的数据矩阵,按照对应的标尺情况来定义Cruler向量。
相关问题
检查代码:function z=cuoweiCOV(Mdata,Cruler,n) %2023年6月7日 错位相关系数 Mdata是数据矩阵,Cruler是标尺0取前段、1取后段,n是错位数 %2023年6月7日 手工计算55天左右,相关系数很高 clength=size(Mdata); nn=clength(2); clength=clength(1); for ii=1:nn M1data(:,ii)=Mdata(Cruler(ii)*n+1:clength-n*(1-Cruler(ii)),ii); end z = corrcoef(Mdata); Cruler = [0 0 0 0 0 0 1 1 1 1 1 1]; n=60;
在这段代码中,函数的输入参数包括数据矩阵 Mdata、标尺 Cruler 和错位数 n。其中,Mdata 是需要进行错位相关系数计算的数据矩阵,Cruler 是标尺,用于确定是取前段数据还是后段数据进行计算,n 是错位数,用于确定错位的距离。
在函数中,首先通过 size 函数获取 Mdata 的行数和列数,并将列数保存在 nn 中。然后,根据标尺 Cruler 和错位数 n 对 Mdata 进行截取,即将 Mdata 的每一列数据错位后保存到 M1data 中。最后,通过 corrcoef 函数计算 Mdata 中每一列数据之间的相关系数,并将结果保存到变量 z 中。
需要注意的是,在函数的最后两行代码中,Cruler 和 n 被重新赋值,但这似乎没有实际作用,因为在这之后并没有使用这两个变量。另外,函数的输出结果 z 是 Mdata 中每一列数据之间的相关系数,而不是错位相关系数。所以,可能需要对函数进行一些修改,以便正确地计算出错位相关系数。
解释一下:function z=cuoweiCOV(Mdata,Cruler,n) %2023年6月7日 错位相关系数 Mdata是数据矩阵,Cruler是标尺0取前段、1取后段,n是错位数 %2023年6月7日 手工计算55天左右,相关系数很高 clength=size(Mdata); nn=clength(2); clength=clength(1); for ii=1:nn M1data(:,ii)=Mdata(Cruler(ii)*n+1:clength-n*(1-Cruler(ii)),ii); end %z=M1data; z=corrcoef (M1data);
这是一个 Matlab 函数,名为 cuoweiCOV,其作用是计算错位相关系数。
输入参数:
- Mdata:数据矩阵
- Cruler:标尺,0 表示取前段,1 表示取后段
- n:错位数
函数流程:
1. 获取数据矩阵的大小
2. 对每一列数据进行错位处理,将错位后的数据存储到 M1data 中
3. 计算 M1data 的相关系数矩阵
4. 将相关系数矩阵作为函数的输出
具体实现细节可以参考代码注释。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