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mread(input('文件地址:')); t=graythresh(A); B=im2bw(A,t); figure(1) imshow(B); [x,y]=size(B); u=1; V=nonzeros(B); for side_length=2:100 Hang=mod(x,side_length); Lie=mod(y,side_length); C=B(1:x-Hang,1:y-Lie); [m,n]=size(C); X=reshape(C,side_length, numel(C)/side_length); interim1=sum(X); Y=reshape(interim1,side_length,numel(interim1)/side_length); interim2=sum(Y); Number=numel(nonzeros(interim2)); interim=sum(interim2'); N(u,1)= Number; u=u+1; end y=log(N); x=-log(2:100); figure(2) x1=-4.5:0.01:-0.5; p=polyfit(x,y,1); y1=polyval(p,x1); plot(x,y,'b.',x1,y1,'r'); legend('测量','拟合'); ylabel('log(N(F))'); xlabel('log(1/δ)');
时间: 2023-09-13 08:08:31 浏览: 134
基于MATLAB的车牌字符识别源码+项目说明.zip
这段代码是用于计算图像的分形维数的。具体来说,它通过将图像按照不同大小的方块进行分割,并计算每个方块内的黑色像素点(二值化后为0)数量,从而得到分形维数的估计值。以下是对代码的一些解释:
- 第一行代码是读取图像文件,input函数用于让用户输入文件地址。
- 第二行代码是用graythresh函数计算图像的阈值,将图像二值化为黑白两色。
- 第三行代码是显示二值化后的图像。
- 第四行代码是获取二值化后的图像的大小。
- 第五行代码是初始化变量u为1,V为非零像素点的集合(即黑色像素点的集合)。
- 第六到十一行代码是对图像按照不同大小的方块进行分割,并计算每个方块内的黑色像素点数量。
- 第十二行代码是计算每个方块内的黑色像素点数量之和,得到一个向量。
- 第十三行代码是统计向量中非零元素的个数,即方块内的黑色像素点的个数。
- 第十四行代码是将所有方块的黑色像素点个数存储在一个向量中。
- 第十五和十六行代码是将向量中的数据进行对数变换,并使用polyfit函数进行线性拟合,得到分形维数的估计值。
希望这能解决你的问题。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