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出以太网帧,IPv4报文( datagram ), IPv6分组( packet )格式,并加以文字说明画出以太网帧,IPv4报文( datagram ), IPv6分组( packet )格式,并加以文字说明
时间: 2024-04-03 12:24:44 浏览: 171
在 Blender 2.6 中导入,导出 .x 文件.zip
以太网帧格式:
![以太网帧格式](https://img-blog.csdn.net/20180605111112868)
1.前导码(Preamble):7个字节的0101...0101同步码,用于同步收发双方的时钟。
2.目的地址(Destination MAC Address):6个字节的目的MAC地址,表示数据帧的接收方。
3.源地址(Source MAC Address):6个字节的源MAC地址,表示数据帧的发送方。
4.类型(Type):2个字节,表示上层协议类型,如IP协议、ARP协议等。
5.数据(Data):46~1500个字节的数据部分,表示要传输的数据。
6.校验和(Frame Check Sequence, FCS):4个字节的校验和,用于检验数据的传输是否出错。
IPv4报文格式:
![IPv4报文格式](https://img-blog.csdn.net/20180605111708935)
1.版本(Version):4位,表示IP协议的版本号,IPv4的版本号为4。
2.首部长度(Header Length):4位,以4字节为单位的IPv4首部长度,最小值为5,最大值为15。
3.服务类型(Type of Service, TOS):8位,用于区分不同类型的服务,如低时延服务、高吞吐量服务等。
4.总长度(Total Length):16位,表示整个IPv4数据报的长度,包括首部和数据部分。
5.标识(Identification):16位,用于唯一标识一个IP数据报,由发送方生成。
6.标志(Flags):3位,分别为标志位、不分片位和更多片位。
7.片偏移(Fragment Offset):13位,表示该片段在原始IP数据报中的偏移量。
8.生存时间(Time to Live, TTL):8位,表示数据报在网络中可以传输的最大跳数。
9.协议(Protocol):8位,表示数据报的上层协议类型,如TCP协议、UDP协议等。
10.首部校验和(Header Checksum):16位,用于检验IP首部是否出错。
11.源地址(Source Address):32位,表示数据报的发送方IP地址。
12.目的地址(Destination Address):32位,表示数据报的接收方IP地址。
13.选项(Options):可选项,用于在IPv4首部中增加一些选项信息,如时间戳、记录路由等。
14.数据(Data):变长,表示要传输的数据。
IPv6分组格式:
![IPv6分组格式](https://img-blog.csdn.net/20180605112812143)
1.版本(Version):4位,表示IP协议的版本号,IPv6的版本号为6。
2.流量标签(Flow Label):20位,用于区分同一个流量的不同数据包。
3.有效载荷长度(Payload Length):16位,表示IPv6分组的有效载荷长度,包括扩展头和数据。
4.下一个头(Next Header):8位,表示IPv6分组中下一层协议的类型,如TCP协议、UDP协议等。
5.跳数限制(Hop Limit):8位,表示IPv6分组在网络中可以经过的最大路由跳数。
6.源地址(Source Address):128位,表示IPv6分组的发送方IP地址。
7.目的地址(Destination Address):128位,表示IPv6分组的接收方IP地址。
8.扩展头(Extension Headers):可选项,用于在IPv6分组中增加一些扩展的信息,如路由头、分段头等。
9.数据(Data):变长,表示要传输的数据。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