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希表开放地址法中的哈希值怎么确定
时间: 2024-05-13 07:09:59 浏览: 98
在哈希表的开放地址法中,确定哈希值的方法是通过哈希函数计算得到的。哈希函数将关键字映射到哈希表的槽位上,以确定元素在哈希表中的位置。
在开放地址法中,常用的哈希函数是取余法。具体的计算方法是将关键字除以哈希表的大小(槽位数),然后取余数作为哈希值。例如,如果哈希表的大小为N,关键字为x,则哈希值为x % N。
为了避免哈希值为负数,可以使用取模运算的性质,将负数的哈希值转换为正数。具体的方法是将哈希值加上哈希表的大小,后再取余数。即 (x % N + N) % N。
通过这样的哈希函数计算,可以将关键字映射到哈希表中的槽位上,从而确定元素在哈希表中的位置。
相关问题
建造哈希表用开放地址法处理冲突,超过冲突次数c则重建哈希表,实现哈希查找,完整C语言代码
下面是一个使用开放地址法处理哈希表冲突的完整C语言代码示例:
```c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include <string.h>
#define MAX_SIZE 100 // 哈希表最大长度
#define EMPTY -1 // 哈希表空位置标记
typedef struct {
char key[20];
int value;
} HashNode; // 哈希表节点类型定义
HashNode hashTable[MAX_SIZE]; // 哈希表数组
int hashSize = 0; // 哈希表当前长度
// 计算哈希值
int hashCode(char *key)
{
int hash = 0;
for (int i = 0; i < strlen(key); i++) {
hash = hash * 31 + key[i];
}
return hash % MAX_SIZE;
}
// 插入节点到哈希表
void insert(char *key, int value)
{
int hash = hashCode(key);
int c = 0; // 冲突次数计数器
// 开放地址法处理哈希表冲突
while (hashTable[hash].value != EMPTY && strcmp(hashTable[hash].key, key) != 0) {
hash = (hash + 1) % MAX_SIZE;
c++;
if (c > MAX_SIZE) {
printf("哈希表已满,重建中...\n");
memset(hashTable, -1, sizeof(hashTable));
hashSize = 0;
break;
}
}
if (hashTable[hash].value == EMPTY) {
strcpy(hashTable[hash].key, key);
hashTable[hash].value = value;
hashSize++;
}
}
// 查找节点
int get(char *key)
{
int hash = hashCode(key);
int c = 0; // 冲突次数计数器
// 开放地址法处理哈希表冲突
while (hashTable[hash].value != EMPTY && strcmp(hashTable[hash].key, key) != 0) {
hash = (hash + 1) % MAX_SIZE;
c++;
if (c > MAX_SIZE) {
printf("该节点不存在!\n");
return -1;
}
}
if (hashTable[hash].value == EMPTY) {
printf("该节点不存在!\n");
return -1;
} else {
return hashTable[hash].value;
}
}
int main()
{
// 初始化哈希表
memset(hashTable, -1, sizeof(hashTable));
// 插入节点
insert("apple", 1);
insert("banana", 2);
insert("orange", 3);
insert("watermelon", 4);
insert("pear", 5);
// 查找节点
printf("apple: %d\n", get("apple"));
printf("banana: %d\n", get("banana"));
printf("orange: %d\n", get("orange"));
printf("watermelon: %d\n", get("watermelon"));
printf("pear: %d\n", get("pear"));
printf("grape: %d\n", get("grape")); // 不存在的节点
return 0;
}
```
在上面的代码中,我们使用哈希表数组 `hashTable` 存储哈希表节点,每个节点包含键值对信息,包括键值 `key` 和值 `value`。我们使用 `hashCode` 函数计算键值对应的哈希值,使用开放地址法处理哈希表冲突,如果冲突次数超过 `MAX_SIZE` 则重建哈希表。我们提供了 `insert` 函数用于插入节点到哈希表中,提供了 `get` 函数用于查找节点。在 `main` 函数中,我们插入了几个节点,并且查找了这几个节点。
用开放寻址法实现哈希表
哈希表是一种常见的数据结构,它可以用来高效地存储和查找键值对。其中,哈希函数是哈希表的核心,它通过将键映射到一个固定范围的索引值来实现快速查找。
开放寻址法是哈希表中的一种常见解决冲突的方法。它的基本思想是,当发生冲突时,不仅要考虑当前位置是否被占用,还要继续查找其他位置,直到找到一个空闲位置为止。
以下是使用开放寻址法实现哈希表的基本步骤:
1. 定义一个数组,用于存储键值对。
2. 定义一个哈希函数,将键映射到数组中的索引值。
3. 当插入一个键值对时,先使用哈希函数计算出它在数组中的索引值。
4. 如果该位置为空,则直接将键值对存储在该位置。
5. 如果该位置已经被占用,则继续向后查找,直到找到一个空闲位置为止。如果数组已满,则说明哈希表已满,无法插入新的键值对。
6. 当查找一个键值对时,同样使用哈希函数计算出它在数组中的索引值。如果该位置为空,则说明该键值对不存在。如果该位置不为空,则比较该位置的键是否与待查找的键相同,如果相同,则找到了该键值对,否则继续向后查找,直到找到一个空闲位置或者找到与待查找的键相同的键值对为止。
开放寻址法的优点是可以避免链表或者其他数据结构带来的额外开销,同时也可以提高缓存命中率。但是,它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容易产生聚集现象,即相邻的位置都被占用,导致查找效率降低。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哈希函数和解决冲突的方法。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