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Scikit-Learn库实现K-Means聚类,并将二维数据集的聚类结果通过图表进行可视化展示?
时间: 2024-10-26 07:05:52 浏览: 130
在探索如何使用Scikit-Learn进行数据聚类分析时,掌握其聚类算法以及后续的可视化步骤是十分必要的。为了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实施这一过程,建议深入阅读《Python实现K均值聚类分析详解》。这本书将为你提供详尽的示例和指导,使得你能够将理论应用于实践。
参考资源链接:[Python实现K均值聚类分析详解](https://wenku.csdn.net/doc/4szg8pqg8d?spm=1055.2569.3001.10343)
首先,我们需要安装并导入必要的库。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将使用Scikit-Learn库中的KMeans类来执行K-Means聚类算法,以及matplotlib库进行数据可视化。
```python
from sklearn.cluster import KMeans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
接下来,我们创建或加载一个二维数据集,这通常涉及多个维度的数据点,但为了简化,这里我们使用一个二维示例数据集:
```python
X = [[1, 2], [2, 4], [3, 5], [4, 7], [5, 8], [5, 10]]
```
之后,初始化KMeans类并设置聚类数目,这里的`n_clusters`参数设置为2,表示我们希望将数据分成两个簇:
```python
kmeans = KMeans(n_clusters=2)
```
然后,我们可以使用`fit_predict`方法,这个方法会将数据拟合并预测每个数据点所属的簇:
```python
y_kmeans = kmeans.fit_predict(X)
```
为了可视化聚类结果,我们将数据点和聚类中心绘制到一个图上。使用不同的颜色和标记来区分不同的簇,聚类中心则用不同颜色的标记来突出显示:
```python
plt.scatter(X[:, 0], X[:, 1], c=y_kmeans, cmap='viridis')
centers = kmeans.cluster_centers_
plt.scatter(centers[:, 0], centers[:, 1], c='red', s=200, alpha=0.5, marker='*')
plt.show()
```
通过以上步骤,我们使用Python的Scikit-Learn库完成了K-Means聚类分析,并可视化了结果。这种分析方法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数据中的结构,并在实际问题中发现数据的潜在模式。
在熟悉了基础的K-Means聚类和数据可视化之后,若希望进一步提高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的技能,可以通过阅读《Python实现K均值聚类分析详解》中的进阶内容,深入理解算法的优化、参数调优以及与其他机器学习算法的结合应用。
参考资源链接:[Python实现K均值聚类分析详解](https://wenku.csdn.net/doc/4szg8pqg8d?spm=1055.2569.3001.10343)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