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均值聚类算法在数据挖掘中的秘密武器:挖掘数据价值,洞察商业奥秘
发布时间: 2024-08-20 19:09:56 阅读量: 15 订阅数: 33
![K均值聚类算法在数据挖掘中的秘密武器:挖掘数据价值,洞察商业奥秘](https://pub.mdpi-res.com/algorithms/algorithms-14-00053/article_deploy/html/images/algorithms-14-00053-ag.png?1613623394)
# 1. K均值聚类算法简介**
K均值聚类算法是一种无监督机器学习算法,用于将数据点分组为相似组(称为簇)。其目标是找到一组簇中心,使每个数据点到其最近簇中心的距离之和最小。K均值算法因其简单性和效率而闻名,广泛应用于数据挖掘、客户细分和图像处理等领域。
该算法的优点包括:易于理解和实现、计算效率高、对异常值不敏感。然而,它也有一些局限性,例如:需要预先指定簇的数量(K)、可能收敛于局部最优解、对数据分布敏感。
# 2. K均值聚类算法理论基础**
**2.1 K均值聚类算法的原理**
K均值聚类算法是一种无监督学习算法,用于将数据点划分为K个不同的簇。其基本原理如下:
1. **初始化:**随机选择K个数据点作为初始簇中心。
2. **分配:**将每个数据点分配到距离其最近的簇中心。
3. **更新:**重新计算每个簇的中心,使其等于簇中所有数据点的平均值。
4. **重复:**重复步骤2和3,直到簇中心不再发生变化或达到预定义的迭代次数。
**代码块:**
```python
import numpy as np
def kmeans(X, k):
"""
K均值聚类算法
参数:
X:数据点矩阵,形状为(n_samples, n_features)
k:簇的数量
返回:
簇标签,形状为(n_samples,)
"""
# 初始化簇中心
centroids = X[np.random.choice(X.shape[0], k, replace=False)]
# 分配数据点到簇
labels = np.zeros(X.shape[0], dtype=int)
for i in range(X.shape[0]):
distances = np.linalg.norm(X[i] - centroids, axis=1)
labels[i] = np.argmin(distances)
# 更新簇中心
for i in range(k):
centroids[i] = np.mean(X[labels == i], axis=0)
# 重复分配和更新,直到簇中心不再变化
while True:
prev_labels = labels
labels = np.zeros(X.shape[0], dtype=int)
for i in range(X.shape[0]):
distances = np.linalg.norm(X[i] - centroids, axis=1)
labels[i] = np.argmin(distances)
if np.array_equal(labels, prev_labels):
break
for i in range(k):
centroids[i] = np.mean(X[labels == i], axis=0)
return labels
```
**逻辑分析:**
* 初始化K个簇中心,并将其存储在`centroids`中。
* 对于每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