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步骤2: 航迹分离 % 使用K-means聚类算法进行航迹分离 k = 3; % 假设有3个目标 [idx, C] = kmeans(data3, k); 结束后进行三维绘图
时间: 2024-10-15 20:30:07 浏览: 62
步骤2:使用K-means聚类算法进行航迹分离,首先设置簇的数量,这里假设有3个目标(`k = 3`)。`data3`是你的观测数据集,通常包含时间序列的轨迹信息,每一行代表一条轨迹。
`kmeans`函数会在数据集中找到`k`个质心(即聚类中心),`idx`是每个观测数据点所属的簇索引,`C`是一个矩阵,每列代表一个簇的质心,其行数等于数据集的维度。
完成聚类后,为了进行三维可视化,你需要将数据转换到适当的形式。比如,如果你的数据是按照时间顺序排列的,每条轨迹由一系列二维坐标组成,你可以这样做:
1. 对于每一个簇,挑选出该簇内的所有轨迹点。
2. 将每个簇的轨迹点连接起来,形成一条线,这将是三维空间中的路径。
3. 为每条路径选择一个特定的颜色或形状,以区分不同的聚类。
4. 可以使用MATLAB的`surf`或`patchwork3d`函数来创建三维表面或立方体,并标出每个聚类的中心位置(`C`矩阵的各列)。
示例代码可能如下所示:
```matlab
% 提取每个簇的轨迹数据
trajectories = data3(idx == 1:3, :);
% 对于每个簇,创建三维线或曲面图
for i = 1:k
trajectory_i = trajectories(i,:);
plot3(trajectory_i(:,1), trajectory_i(:,2), trajectory_i(:,3), 'LineWidth', 2, 'Marker', '.', 'MarkerSize', 4, 'Color', 'blue'); % 替换为实际的颜色代码
end
% 显示簇中心
plot3(C(:,1), C(:,2), C(:,3), 'ro', 'MarkerSize', 10); % 红色圆点表示簇中心
% 添加图例和标题
xlabel('X');
ylabel('Y');
zlabel('Z');
title(['航迹分割后的三维视图 (K-means with ' num2str(k) ' clusters)']);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