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K-Medoid Clustering Method • K-Medoids Clustering: Find representative objects (medoids) in clusters • PAM (Partitioning Around Medoids, Kaufmann & Rousseeuw 1987) • Starts from an initial set of medoids and iteratively replaces one of the medoids by one of the non-medoids if it improves the total distance of the resulting clustering • PAM works effectively for small data sets, but does not scale well for large data sets (due to the computational complexity) • Efficiency improvement on PAM • CLARA (Kaufmann & Rousseeuw, 1990): PAM on samples • CLARANS (Ng & Han, 1994): Randomized re-sampling翻译并解释
时间: 2024-03-31 16:37:20 浏览: 69
这段文字介绍了一种叫做K-Medoid聚类方法,其目标是在聚类中找到代表性对象(medoids)。其中,PAM(Partitioning Around Medoids)是一种常用的K-Medoid聚类算法,其通过从初始medoids集合开始,迭代地将一个medoid替换为一个非medoid对象,以改善聚类结果的总距离。然而,PAM在处理大数据集时效率较低,因为其计算复杂度较高。
为了提高效率,研究者们提出了一些改进方法。例如,CLARA(Kaufmann和Rousseeuw,1990)是在样本数据上运行PAM的一种方法;而CLARANS(Ng和Han,1994)是一种随机重采样方法,旨在更快地找到合适的medoids。总的来说,K-Medoid聚类方法是一种常用的聚类算法,能够有效地处理小型和中型数据集。
相关问题
k-medoids聚类算法
k-medoids聚类算法是一种基于中心点(称为"medoid")的聚类算法。它和k-means算法类似,但是k-medoids使用样本点作为聚类中心,而k-means使用质心(即均值)。
在matlab中,可以使用pam()函数实现k-medoids聚类算法。该函数是由Kaufman和Rousseeuw在1987年提出的Partitioning Around Medoids(PAM)算法的实现。
使用示例如下:
[IDX,C,SUMD,K] = pam(X,k)
其中X是待聚类的数据矩阵, k是聚类的类别数。
IDX表示每个样本所属的类别, C表示每个类别的中心点。
k-medoids聚类算法matlab
### 回答1:
k-medoids聚类算法是一种基于中心点(称为"medoid")的聚类算法。它和k-means算法类似,但是k-medoids使用样本点作为聚类中心,而k-means使用质心(即均值)。
在matlab中,可以使用pam()函数实现k-medoids聚类算法。该函数是由Kaufman和Rousseeuw在1987年提出的Partitioning Around Medoids(PAM)算法的实现。
使用示例如下:
[IDX,C,SUMD,K] = pam(X,k)
其中X是待聚类的数据矩阵, k是聚类的类别数。
IDX表示每个样本所属的类别, C表示每个类别的中心点。
### 回答2:
k-medoids聚类算法是一种常见的聚类算法,可以在不知道数据分布情况和真实标签的情况下,对数据进行聚类分析,找出其中的潜在分组。与k-means算法相比,k-medoids算法采用与数据点实际值相对应的代表点(称为medoids)作为簇心,而不是通过计算平均值(质心)得出代表点,从而使聚类结果更加稳健。
在Matlab中,可使用Statistics and Machine Learning Toolbox中的kmedoids函数来实现k-medoids聚类。该函数的调用格式为:
[idx,medoids,iter] = kmedoids(X,k)
其中,X是大小为n x p的数据矩阵,其中n表示数据点数,p表示特征数;k是指定的簇数。函数返回三个值,idx是大小为n x 1的向量,表示每个数据点所属的簇;medoids是大小为k x p的矩阵,表示每个簇的medoid;iter是迭代次数。
在实际应用中,使用k-medoids算法时需要根据具体数据集选择合适的k值,并进行初始化。通常的做法是多次(如10次)运行k-medoids算法,并从这些运行结果中选择最优的聚类结果,可利用常见的内部聚合度和外部聚合度二者评价聚类效果的方法来指导选择最优聚类结果。无论采取何种评价标准,均需要人工介入,即k值的选择和初始情况的确定等,所以实际应用中需要进行相应的调试和优化。
总之,k-medoids聚类算法是一种常用且有效的聚类算法,能够满足聚类任务中的不同需求。在实际场景中,可根据具体数据集进行参数选择和调优,并结合其他技术手段进行聚类结果评估和应用。
### 回答3:
K-medoids是一种基于距离的聚类算法,与K-means类似,但是它将聚类中心限定为样本点,而不是实际的数据点。这使得K-medoids算法更加鲁棒,因为它不太容易受到离群值的影响。
在Matlab中, 要实现K-medoids算法,首先需要选择K值和距离度量。在选择K值时,可以使用手肘法或轮廓系数来寻找最佳的K值。而在选择距离度量时,常用的有欧式距离和曼哈顿距离。在确定K值和距离度量后,就可以开始K-medoids的实现。
K-medoids算法实现过程:
1. 随机选择K个样本点作为聚类中心;
2. 将每个样本点分配给与其距离最近的聚类中心;
3. 计算每个聚类中心与其它非聚类中心的总距离,并将其中距离最小的样本点作为新的聚类中心;
4. 重复上述步骤,直到聚类中心不再发生变化或达到最大迭代次数。
K-medoids算法的优点:
1. 不需要事先设定簇数量;
2. 更加鲁棒,对离群点不太敏感;
3. 结果可解释性高。
K-medoids算法的缺点:
1. 对于大数据集,时间复杂度较高;
2. 对初始聚类中心的选择较为敏感;
3. 在处理高维数据时,由于维度灾难问题,K-medoids算法效果不如K-means算法。
总的来说,K-medoids聚类算法可以应用于不同领域的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问题中,如文本聚类、图像分割、生物信息学等。在特定的问题场景下,选择合适的聚类算法很关键,K-medoids算法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