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理解:for jj=1:length(thetaRef) cost=cos(thetaRef(jj)); cosi=cos(asin(sin(thetaRef(jj))/n1)); if cosi< 0 %it shouldn't tp=0; else if isreal(cost) %it should be tp=2*n1*cosi/(n2*cosi+n1*cost); else tp=0; end end T=n2*cost/(n1*cosi)*abs(tp)^2; theta_i=asin(sin(thetaRef(jj))/n1); [~, kk]=min(abs(theta_i-thetaOut)); outRef(:, jj, :)= T.*outMap(:, kk, :); end
时间: 2024-03-18 10:43:26 浏览: 99
这段代码是一个循环,对于每个 thetaRef 中的值,计算出对应的 cost 和 cosi,然后进行一系列条件判断和计算,最终得到 T 和 outRef。具体的流程如下:
1. 循环遍历 thetaRef 中的每个值,jj 为当前索引。
2. 计算出当前的 cost,即使用 cos 函数计算 thetaRef(jj) 的余弦值。
3. 根据 Snell's Law,计算出入射角的正弦值 sin(theta_i) = sin(thetaRef(jj)) / n1,并使用 asin 函数计算出入射角的正弦值。
4. 根据入射角的正弦值和 n1,计算出 cosi = cos(asin(sin(thetaRef(jj))/n1))。
5. 如果 cosi < 0,则 tp = 0,否则继续执行第 6 步。
6. 判断 cost 是否为实数,如果是则计算 tp = 2*n1*cosi/(n2*cosi+n1*cost),否则 tp = 0。
7. 根据公式 T = n2*cost/(n1*cosi)*abs(tp)^2 计算透射率 T。
8. 根据入射角的正弦值 theta_i,找到 outMap 中离 theta_i 最近的角度对应的索引 kk。
9. 根据 T 和 outMap(:, kk, :) 计算出 outRef(:, jj, :)。
相关问题
怎么理解for jj=1:length(thetaRef) cost=cos(thetaRef(jj)); cosi=cos(asin(sin(thetaRef(jj))/n1)); if cosi< 0 %it shouldn't tp=0; else if isreal(cost) %it should be tp=2*n1*cosi/(n2*cosi+n1*cost); else tp=0; end end
这是一段 MATLAB 代码,它计算反射角为 thetaRef 的光线通过两种介质(n1 和 n2)的界面时的透射率 tp。其中,thetaRef 是一个包含多个反射角的向量。
在每次循环中,首先计算反射角为 thetaRef(jj) 时的入射角的余弦值 cosi,这里使用了 Snell 定律。然后,如果 cosi 小于 0,即入射角大于 90 度,说明光线不会被透射,此时透射率 tp 被赋值为 0;否则,继续计算透射率 tp。
在计算 tp 时,首先判断反射角的余弦值 cost 是否为实数,如果是,则按照公式计算 tp;否则,tp 被赋值为 0。这里可能是为了避免出现非实数的情况,例如当反射角为 90 度时,cos(thetaRef(jj)) 的值为 0,会导致公式中出现分母为 0 的情况。
怎么理解: T=n2*cost/(n1*cosi)*abs(tp)^2; theta_i=asin(sin(thetaRef(jj))/n1); [~, kk]=min(abs(theta_i-thetaOut)); outRef(:, jj, :)= T.*outMap(:, kk, :);
这是一个光学方程,其中 T 表示透射率,n1 和 n2 分别表示两种介质的折射率,cosi 表示入射角的余弦值,tp 表示电磁波的横向极化系数,thetaRef 表示反射角,theta_i 表示入射角,thetaOut 表示出射角,outMap 表示出射光线的能量分布。
具体来说,第一个式子计算的是透射率 T,其中 n2*cost 表示电磁波在第二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n1*cosi 表示电磁波在第一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abs(tp)^2 表示电磁波的横向极化强度的平方。
第二个式子通过入射角的正弦值和第一种介质的折射率计算入射角的值。
第三个式子找到了离出射角最近的入射角,并将其对应的能量分布赋值给 outRef。
综上所述,这些式子描述了电磁波在两种介质之间的透射和反射过程,并计算了出射光线的能量分布。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