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代码:nsamples3=load('nsamples3.txt'); w=[0.1 0.1 0.1]; x1=nsamples3(1:9,1:2); x2=nsamples3(10:15,1:2); w=MyPPP(x1,x2,w,0.1); scatter(x1(:,1) ,x1(:,2),'r','o'); hold on; scatter (x2(:,1),x2(:,2),'g', '*'); axis([1 1.8 1 2.5]); line([(-w(3)-1*w(2))/w(1), (-w(3)-2.5*w(2))/w(1)], [1,2.5], 'Color', 'b'); test=[1.4 2.04;1.24 1.8;1.28 1.84]; test_ex=ones(3,3) ; test_ex(:,1:2)=test; test_ex(1, :) .*w sum(test_ex(1,:) .*w) sum(test_ex(2, :) .*w) sum(test_ex(3, :) .*w) scatter (test(1,1), test(1,2),'k','o'); scatter (test(2,1) ,test(2,2),'k') scatter(test(3,1) ,test(3,2), 'k', '*');
时间: 2023-10-03 08:09:24 浏览: 63
这段代码实现了一个简单的感知器分类器算法,并且将其应用在一个数据集上。具体实现过程如下:
1. 从文件nsamples3.txt中读取数据,并将前9行作为类别1的样本x1,后6行作为类别2的样本x2。
2. 初始化权向量w为[0.1, 0.1, 0.1],其中前两个元素用于表示特征,第三个元素用于表示偏置项。
3. 调用函数MyPPP,通过样本x1和x2以及步长因子0.1来训练感知器分类器,得到最终权向量w。
4. 使用scatter函数将类别1的样本x1和类别2的样本x2在二维平面上画出来。同时,使用axis函数设置坐标轴范围,使得数据点更好地展示。
5. 使用line函数将分类器的决策边界画出来。决策边界是通过最终权向量w计算出来的,它是一个一次函数,可以通过求解两个样本点与决策边界的交点来确定。
6. 构造一个测试数据集test,包含3个数据点。使用test_ex矩阵将测试数据矩阵扩展一列,用于表示偏置项。
7. 分别计算每个测试数据点与最终权向量的点积,以确定它们所属的类别。
8. 使用scatter函数将测试数据点画在二维平面上,以不同的颜色和形状表示它们所属的类别。
需要注意的是,该算法只适用于线性可分的数据集。对于非线性数据集,需要使用更加复杂的分类器算法。
相关问题
class PointnetSAModuleMSG(_PointnetSAModuleBase): """Pointnet set abstraction layer with multiscale grouping""" def __init__(self, *, npoint: int, radii: List[float], nsamples: List[int], mlps: List[List[int]], bn: bool = True, use_xyz: bool = True, pool_method='max_pool', instance_norm=False): """ :param npoint: int :param radii: list of float, list of radii to group with :param nsamples: list of int, number of samples in each ball query :param mlps: list of list of int, spec of the pointnet before the global pooling for each scale :param bn: whether to use batchnorm :param use_xyz: :param pool_method: max_pool / avg_pool :param instance_norm: whether to use instance_norm """ super().__init__() assert len(radii) == len(nsamples) == len(mlps) self.npoint = npoint self.groupers = nn.ModuleList() self.mlps = nn.ModuleList() for i in range(len(radii)): radius = radii[i] nsample = nsamples[i] self.groupers.append( pointnet2_utils.QueryAndGroup(radius, nsample, use_xyz=use_xyz) if npoint is not None else pointnet2_utils.GroupAll(use_xyz) ) mlp_spec = mlps[i] if use_xyz: mlp_spec[0] += 3 self.mlps.append(pt_utils.SharedMLP(mlp_spec, bn=bn, instance_norm=instance_norm)) self.pool_method = pool_method 根据以上代码,请告诉我PointnetSAModuleMSG输出张量的通道数由什么决定?
PointnetSAModuleMSG输出张量的通道数由mlps参数中的每个列表中的元素数量决定。每个列表中的元素数量指定了在每个球形区域池化之后应该应用的卷积层的数量。这些卷积层将处理每个球形区域中的点的特征,并将它们合并成一个输出特征向量。因此,输出张量的通道数将等于mlps参数中所有列表中的元素数量之和。
nsamples=2000; samples=cell(N,nsamples); for i=1:nsamples samples(:,i)=sample_bnet(bnet); end data=cell2num(samples);什么意思
这段代码是在生成样本数据。
首先,我们定义了一个变量 nsamples,并且创建了一个大小为 N × nsamples 的 cell 数组 samples,其中 N 是样本的特征维度。
然后,通过一个 for 循环,对于每一个样本,我们使用 sample_bnet 函数从贝叶斯网络 bnet 中生成一个样本,并将这个样本存储到 samples 的第 i 列中。
最后,我们将 cell 数组 samples 转换成一个数值矩阵 data,这个矩阵的大小为 N × nsamples。这个矩阵可以用来训练机器学习模型或者进行其他数据分析任务。
需要注意的是,这个代码中的 sample_bnet 函数是一个自定义函数,用来从贝叶斯网络中生成一个样本。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和数据特点,选择适合的生成样本的方法。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