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空中有一均匀带电球壳,其上总带电量为-q,半径为R。球心处是一点电荷+q。求球壳内、外的场强E分布和电势U分布(选取无限远为零电势点)。
时间: 2024-02-26 07:55:44 浏览: 269
根据高斯定理,球壳内、外的场强E分布都是零。因此,球壳内、外的电势U分布只取决于球心处的电荷和球壳上的总带电量。
对于无限远处的零电势点,球壳内、外的电势U分布可以分别表示为:
球壳内:
U(r) = k * (q / R) * (3R^2 - r^2) / 2
球壳外:
U(r) = k * q / r
其中,k为库仑常量,r为点P到球心的距离。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球壳是一个导体,其内部电场为零,因此球壳内的电势分布是一个二次函数。在球壳内部,电势随着距离的增加而逐渐降低,直到达到最低点(即球心处)。
在球壳外部,电势随着距离的增加而逐渐降低,但是降低的速率比球壳内部快得多,因为球壳外部的电场强度与点电荷+q产生的电场强度相同,都是kq/r^2。因此,球壳外部的电势分布是一个单次函数。
相关问题
真空中,两个均匀带电的同心圆球壳,半径分别为R1、R2 (R1<R2),设在内、外球壳的相对面上所带的电量分别为q1、q2,求空间的场强分布及电势分布。
根据高斯定理,对于两个同心球壳的情况,场强分布可以分为三个区域:
1. 球心到R1之间的区域:此区域内没有电荷,场强为零。
2. R1到R2之间的区域:此区域内只有内球壳的电荷q1,根据高斯定理,场强为:
E = k * (q1 / r^2)
其中,r为点P到球心的距离。
3. R2到无穷远的区域:此区域内既有内球壳的电荷q1,也有外球壳的电荷q2,根据高斯定理,场强为:
E = k * ((q1 + q2) / r^2)
其中,r为点P到球心的距离。
对于电势分布,根据电势能的定义,可以得到:
1. 球心到R1之间的区域:此区域内没有电荷,电势为常数,取任意值为0。
2. R1到R2之间的区域:此区域内只有内球壳的电荷q1,根据电势能的定义,电势为:
U = k * q1 / r
其中,r为点P到球心的距离。
3. R2到无穷远的区域:此区域内既有内球壳的电荷q1,也有外球壳的电荷q2,根据电势能的定义,电势为:
U = k * (q1 + q2) / r
其中,r为点P到球心的距离。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同心球壳的电场分布具有对称性,因此可以使用高斯定理快速计算场强分布。而电势分布则需要使用电势能的定义进行计算。
图示为一个均匀带电的球层,其电荷体密度为,球层内表面半径为R1,外表面半径为R2。设无穷远处为电势零点,求该带电系统的场强分布和空腔内任一点的电势。
根据高斯定理,球对于球内部的电场贡献为0,因此球内部的电场强度为0。对于球层外部,我们可以通过高斯定理求出电场强度分布。假设高斯面为半径为r的球面,由于球层带电,球面上存在电荷密度$ρ=\frac{Q}{4πR_2^2}$,其中Q为球层的总电量。由于球层为均匀带电,因此球面上的电场强度为$E=\frac{Q}{4πε_0r^2}$,其中$ε_0$为真空介电常数。由于电场强度是一个矢量,方向为由带电球心指向高斯面上的点。因此,球层外部的电场强度分布为:
$$
E=
\begin{cases}
0 & r < R_1 \\
\frac{Q}{4πε_0r^2} & R_1 < r < R_2 \\
\frac{Q}{4πε_0R_2^2} & r > R_2
\end{cases}
$$
其中,$R_1$和$R_2$分别为球层内表面和外表面的半径。
对于空腔内任一点的电势,可以通过积分求解。假设待求点距离球心的距离为r,由于球层内部电场强度为0,因此我们只需要考虑球层外部电场的贡献。假设球层带电量为Q,空腔内的电势为V,则有:
$$
V = - \int_{\infty}^r E \cdot dr
$$
在r处的电势为无穷远处电势减去r到无穷远处电场积分。因此,空腔内任一点的电势为:
$$
V=
\begin{cases}
0 & r < R_1 \\
\frac{Q}{4πε_0r} - \frac{Q}{4πε_0R_2} & R_1 < r < R_2 \\
\frac{Q}{4πε_0R_2} - \frac{Q}{4πε_0r} & r > R_2
\end{cases}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