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i for i, num in enumerate(nums) if num != 0
时间: 2023-06-05 08:04:16 浏览: 138
这段代码是 Python 中用来遍历一个列表(nums),并且输出非零元素在列表中的索引(i)和对应的数值(num)。其中,enumerate() 函数表示将一个可遍历的数据对象(如列表、元组或字符串)组合为一个索引序列,同时列出数据和数据下标(索引位置)。if 条件语句用来判断每个元素是否为零,只有非零的元素才会被输出。
相关问题
# 定义整数列表 nums = [1, 5, 3, 7, 5, 9, 8, 5] # 找出最大元素的值和下标 max_num = max(nums) max_index = [i for i, num in enumerate(nums) if num == max_num] # 输出结果 if len(max_index) == 1: print("最大元素的下标为:", max_index[]) else: print("最大元素的下标为:", max_index)
根据你提供的代码,我注意到在 `print 语句中,`max_index[]` 中的方括号是多余的。请将 `max_index[]` 改为 `_index`,代码应该如下所示:
```python
# 定义整数列表
nums = [1, 5, 3, 7, 5, 9, 8, 5]
# 找出最大元素的值和下标
max_num = max(nums)
max_index = [i for i, num in enumerate(nums) if num == max_num]
# 输出结果
if len(max_index) == 1:
print("最大元素的下标为:", max_index)
else:
print("最大元素的下标为:", max_index)
```
这样修改后,代码应该能正确地打印出最大元素的下标。
翻译这段代码for i, num in enumerate(nums): if num not in left: left[num] = i right[num] = i counter[num] += 1 degree = max(counter.values()) res = len(nums) for k, v in counter.items(): if v == degree: res = min(res, right[k] - left[k] + 1)
这段代码的作用是遍历列表`nums`,更新`left`、`right`和`counter`字典的值。具体来说,对于列表中的每个元素,代码首先判断该元素是否已经在`left`字典中出现过,如果没有出现过,就将该元素的下标`i`记录在`left[num]`中。然后,无论该元素是否出现过,都将该元素的下标`i`更新为`right[num]`的值。最后,将`counter[num]`的值加1,表示该元素在列表中出现了一次。
接下来,代码通过`max(counter.values())`计算出列表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元素的出现次数,存储在变量`degree`中。
然后,代码初始化变量`res`为列表长度`len(nums)`,接着遍历`counter`字典中的每个键值对,如果该键值对的值等于`degree`,说明该元素出现次数最多,此时通过计算该元素的最短子数组长度`right[k] - left[k] + 1`,并将其与`res`比较,取较小的值作为新的`res`值。
最后,返回`res`即为列表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元素的最短子数组长度。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