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定包含n个元素的整型数组a[1],a[2],...,a[n],利用快速排序算法对其进行递增排序,请输出排序过程,即每次partition之后的数组。每次选择所处理的子数组的第一个元素作为基准元素
时间: 2023-05-31 12:20:01 浏览: 364
### 回答1:
快速排序是一种常用的排序算法,它的基本思想是通过一趟排序将待排序的数据分割成独立的两部分,其中一部分的所有数据都比另外一部分的所有数据都要小,然后再按此方法对这两部分数据分别进行快速排序,整个排序过程可以递归进行,以此达到整个数据变成有序序列的目的。
对于给定包含n个元素的整型数组a[1],a[2],...,a[n],利用快速排序算法对其进行递增排序,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 选择所处理的子数组的第一个元素a[1]作为基准元素。
2. 将数组a[1],a[2],...,a[n]按照基准元素a[1]进行划分,即将小于等于a[1]的元素放在左边,大于a[1]的元素放在右边。
3. 对左右两个子数组分别进行递归排序,直到子数组的长度为1或0。
4. 合并左右两个子数组,得到最终的排序结果。
在每次partition之后,可以输出当前的数组情况,以便观察排序过程。具体实现可以参考以下代码:
```
void quickSort(int a[], int left, int right) {
if (left < right) {
int i = left, j = right, pivot = a[left];
while (i < j) {
while (i < j && a[j] > pivot) j--;
if (i < j) a[i++] = a[j];
while (i < j && a[i] <= pivot) i++;
if (i < j) a[j--] = a[i];
}
a[i] = pivot;
cout << "After partition: ";
for (int k = left; k <= right; k++) {
cout << a[k] << " ";
}
cout << endl;
quickSort(a, left, i - 1);
quickSort(a, i + 1, right);
}
}
```
其中,left和right分别表示当前子数组的左右边界,pivot表示基准元素,i和j分别表示左右指针。在每次partition之后,输出当前的数组情况,即可观察排序过程。
### 回答2:
快速排序是一种常用的排序算法,它的核心思想是分治法。具体来说,将原始数组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比基准元素小,一部分比基准元素大,递归地对两部分进行排序。排序过程中需要选取一个基准元素,一般选择数组的第一个元素。
快速排序的步骤如下:
1. 选择基准元素a[1],将数组分成两个子数组,分别为S1和S2。
2. 对S1和S2分别进行排序。递归排序的过程都是一样的,这里只介绍对S1排序的过程。
3. 将S1的第一个元素a[2]设置为基准元素,设定i=2,j=n。
4. 从右向左扫描数组,找到第一个小于基准元素a[2]的元素a[j],将a[j]和a[i]交换。
5. 从左向右扫描数组,找到第一个大于基准元素a[2]的元素a[i],将a[i]和a[j]交换。
6. 重复4-5步骤,直到i=j。将a[i]和基准元素a[2]交换。
7. 对S1和S2分别进行排序,递归调用快速排序函数。
8. 排序完成。
下面是一个例子,给定的数组为{22, 33, 13, 56, 45, 23, 65, 67}。
第一次递归排序:
选择基准元素22,将数组分成S1={33, 56, 45, 23, 65, 67}和S2={13}。
对S1进行排序,选取基准元素33。
从右向左扫描数组,找到第一个小于33的元素23。
从左向右扫描数组,找到第一个大于33的元素56。
交换23和56。
i的值变为3。
重复4-5步骤,i的值变为4,交换23和45。
i的值变为5,交换23和67。
i的值变为6,交换23和65。
i的值变为7,将33和基准元素22交换。
此时数组变为{22, 23, 13, 56, 45, 65, 67}。
对S2进行排序,选择基准元素13,不需要交换,S2排序完成。
第二次递归排序:
选择基准元素23,将数组分成S1={33, 56, 45, 65, 67}和S2={13}。
对S1进行排序,选取基准元素33。
从右向左扫描数组,找到第一个小于33的元素27。
从左向右扫描数组,找到第一个大于33的元素56。
交换27和56。
i的值变为3。
重复4-5步骤,i的值变为4,交换27和45。
i的值变为5,交换27和67。
i的值变为6,将33和基准元素23交换。
此时数组变为{22, 23, 27, 56, 45, 65, 67}。
对S2进行排序,选择基准元素13,不需要交换,S2排序完成。
第三次递归排序:
选择基准元素27,将数组分成S1={33, 56, 45, 65, 67}和S2={}。
对S1进行排序,选取基准元素33。
从右向左扫描数组,找到第一个小于33的元素30。
从左向右扫描数组,找到第一个大于33的元素56。
交换30和56。
i的值变为3。
重复4-5步骤,i的值变为4,交换30和45。
i的值变为5,交换30和67。
i的值变为6,将33和基准元素27交换。
此时数组变为{22, 23, 27, 30, 56, 65, 67}。
排序完成。
可以看到,在每次递归排序过程中,我们都选取了第一个元素作为基准元素,按照基准元素将子数组分成两部分,然后对两部分递归进行排序。这样可以保证排序的时间复杂度为O(nlogn),但是在最坏情况下,当数组本身有序或者接近有序时,排序的时间复杂度会退化为O(n^2),这是快速排序的一个缺点。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选择随机选择基准元素,或者多次取样求中位数作为基准元素。
### 回答3:
快速排序算法是一种基于分治思想的排序算法,其排序过程可以分为两个关键步骤:分区和递归排序。
在分区阶段,我们需要选择一个基准元素x(通常选择第一个元素),将数组分为两部分,即小于等于x的元素和大于x的元素。这个过程可以通过双指针的方式实现,即左指针指向第一个元素,右指针指向最后一个元素,然后分别从左往右和从右往左遍历数组,找到一个大于等于x的元素和一个小于等于x的元素,然后将它们交换。重复这个过程直到左指针和右指针相遇,此时左指针左边的元素都小于等于x,右指针右边的元素都大于x。最后将基准元素x与左指针指向的元素交换位置,此时基准元素x被放到了它最终的位置。
在递归排序阶段,我们分别对基准元素左侧和右侧的子数组进行快速排序,直到子数组大小为1时停止递归。这个过程也可以看成是一个分治的过程,即将原数组分成若干个子数组进行排序,然后将它们按照顺序合并起来,直到整个数组有序。
下面以一个例子来说明快速排序算法的具体过程:
给定数组a[]={5,3,8,4,2,7,1,6},我们选择第一个元素5作为基准元素。
第一次分区过程:
左指针i=1,右指针j=8,从左往右遍历,找到第一个大于等于5的元素a[3]=8,再从右往左遍历,找到第一个小于等于5的元素a[7]=1,将其们交换位置,此时数组变为:
a[]={1,3,8,4,2,7,5,6}
继续同样的过程,直至左指针和右指针相遇,将基准元素5交换到左指针所在位置,此时数组变为:
a[]={1,3,4,2,5,7,8,6}
第一次分区结束。
第二次分区过程:
对基准元素左侧的子数组{1,3,4,2}进行分区,选择第一个元素1作为基准元素。
左指针i=1,右指针j=4,从左往右遍历,找到第一个大于等于1的元素a[1]=1,再从右往左遍历,找到第一个小于等于1的元素a[4]=2,将其们交换位置,此时数组变为:
a[]={2,3,4,1,5,7,8,6}
继续同样的过程,直至左指针和右指针相遇,将基准元素1交换到左指针所在位置,此时数组变为:
a[]={1,3,4,2,5,7,8,6}
第二次分区结束。
对基准元素右侧的子数组{5,7,8,6}进行分区,选择第一个元素5作为基准元素。
左指针i=5,右指针j=8,从左往右遍历,找到第一个大于等于5的元素a[5]=5,再从右往左遍历,找到第一个小于等于5的元素a[8]=6,将其们交换位置,此时数组变为:
a[]={1,3,4,2,6,7,8,5}
继续同样的过程,直至左指针和右指针相遇,将基准元素5交换到左指针所在位置,此时数组变为:
a[]={1,3,4,2,5,7,8,6}
第三次分区结束。
对于基准元素1、2、5、6、3、4、7、8的情况,我们只需要选择不同的基准元素就可以得到相应的结果。
综上,快速排序算法的原理基于双指针小区间的交换划分再递归进行排序。如果分区顺利,每次都能够划分一半,递归深度则是O(log n),然后每次都需在区间内移动双指针,所以时间复杂度为O(n log n),但最坏情况下的时间复杂度可达到O(n^2)。无论是在时间复杂度还是在性能上都比较稳定,所以快排在一些大型数据排序场景下仍然应用较广。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