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时子程序是如何实现500ms、1s、2s延时的?计算实际延时时 间,分析延时程序的误差
时间: 2023-07-29 08:12:41 浏览: 306
延时子程序一般是通过循环来实现的,循环的次数与所需要延时的时间有一定的关系。以实现500ms、1s、2s延时为例,可以按照以下方式计算循环次数:
- 实现500ms延时:假设CPU的主频为f,需要延时的时长为t,则循环次数为:f*t/2。
- 实现1s延时:假设CPU的主频为f,需要延时的时长为t,则循环次数为:f*t。
- 实现2s延时:假设CPU的主频为f,需要延时的时长为t,则循环次数为:2*f*t。
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方式计算出来的循环次数是一个理论值,实际延时时可能存在误差。因为在执行循环的过程中,除了循环体中的指令之外,还会有其他指令的执行,例如循环计数器的更新、条件判断等等。这些额外的指令会增加实际延时时间,导致总的延时时间比理论值要长一些。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通过一定的实验或者调试来确定合适的循环次数,以达到较精确的延时效果。
相关问题
编写用T1工作方式1采用查询方式实现延时时间为1s的延时子程序
在编写一个用T1工作方式1(通常指8051单片机中的定时器/计数器)采用查询方式实现延时为1秒的子程序时,你需要以下步骤:
1. **设置定时器T1**:
- 首先,将定时器T1的工作模式设置为模式1,即使用两个独立的16位计数器(TH1和TL1)。在8051中,可以通过置TH1=0,TL1=0,然后设置TMOD寄存器的高4位为0x01来完成。
2. **初始化定时器值**:
- 计算1秒的机器周期数。由于T1在模式1下,每输入脉冲会递增13位计数器,而1秒等于大约100万机器周期(取决于CPU时钟频率),所以需要找到接近这个数值的最大13位数。
3. **查询等待**:
- 使用查询方式,你需要在主循环中检查定时器是否溢出。这通常涉及到读取TF1标志位(当TL1满并且TH1也溢出时置1),然后清零它。同时,当TF1变为1时,说明时间到了。
```c
void delay_1s_query(void) {
unsigned long count;
TMOD = 0x01; // 设置工作方式1
TH1 = 0xFF; // 将上半部分设定为最大值
TL1 = 0xFD; // 上半部分加1减去1个溢出周期
while (1) {
if(TF1) { // 查询是否有溢出
TF1 = 0; // 清除溢出标志
count++; // 如果溢出,计数器加一
if(count >= 1000000UL / 13) { // 约等于100万/13机器周期,达到1秒
break;
}
}
}
}
```
循环程序设计。软件延时子程序与指令执行时间有很大的关系,在使用12MHz晶振时,一个机器周期为1µs。如果软件延时10ms,请利用循环程序实现该延时。
可以利用循环计数的方式来实现延时,具体实现如下:
```
void delay_10ms() {
unsigned int i, j;
for (i = 0; i < 10; i++) {
for (j = 0; j < 12000; j++) {
// 空循环,耗时1个机器周期
}
}
}
```
在上述代码中,外层循环执行10次,内层循环执行12000次,总共执行了10 * 12000 = 120000次循环,每次循环的耗时为1个机器周期,因此总共的延时时间为120000 * 1µs = 120ms,符合要求。如果要实现其他时间的延时,只需要根据需要调整内层循环的次数即可。注意,在实际编程中,要根据具体的处理器性能和晶振频率进行调整。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