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语言进行zscore标准化后有很多NaN值,为什么,怎么解决?
时间: 2024-01-18 08:03:44 浏览: 301
在R语言中进行zscore标准化时,如果标准差为0,那么就会导致除0错误,进而产生NaN值。这可能是由于数据中存在某些列或行的方差为0所致。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在进行标准化之前先进行检查,判断方差是否为0。可以使用R语言中的var()函数来计算每一列或行的方差,并判断是否为0。如果方差为0,可以将该列或行的所有值都设置为0。
另外,也可以使用scale()函数进行标准化,这个函数会自动避免出现除0错误。例如,可以使用以下代码进行标准化:
```
data <- scale(data, na.rm = TRUE)
```
这里的na.rm参数表示在计算均值和标准差时忽略NaN值。这样就可以避免出现NaN值了。
相关问题
R语言进行zscore标准化后有很多NaN值,怎么解决?
在R语言中进行zscore标准化时,如果某一列的标准差为0,则会出现NaN值。这是因为在标准化公式中需要除以标准差,而标准差为0时除数为0,因此结果为NaN。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在标准化之前先检查每一列的标准差是否为0,并将标准差为0的列移除。例如,假设有一个名为mat的矩阵,可以使用以下代码进行标准化并避免出现NaN值:
```
# 计算每列的标准差
sd_vec <- apply(mat, 2, sd)
# 找出标准差为0的列的下标
zero_sd_cols <- which(sd_vec == 0)
# 移除标准差为0的列
mat <- mat[, -zero_sd_cols]
# 进行标准化
mat_zscore <- scale(mat)
```
这里的apply(mat, 2, sd)将计算mat矩阵中每列的标准差,并返回一个标准差向量sd_vec。然后,which(sd_vec == 0)将返回标准差为0的列的下标,存储在变量zero_sd_cols中。接下来,mat[, -zero_sd_cols]将移除标准差为0的列,生成一个新的矩阵mat。最后,使用scale()函数对mat进行标准化,并将结果存储在mat_zscore中。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