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rderline-smote算法

时间: 2023-05-04 18:00:37 浏览: 70
borderline-SMOTE算法是一种用于解决非均衡数据集分类问题的算法,它结合了基于边界的过采样和SMOTE过采样算法的优势,同时考虑了样本边界的情况,从而可以更有效地生成新的合成样本并提高分类性能。
相关问题

borderline-smote算法代码

### 回答1: borderline-smote算法是一种基于SMOTE算法的改进算法,其主要思想是在SMOTE算法的基础上,只对那些属于边界样本的样本进行插值,以提高算法的效率和准确性。 以下是borderline-smote算法的代码实现: 1. 导入必要的库和数据集 ```python import numpy as np from sklearn.neighbors import NearestNeighbors # 导入数据集 X = np.array([[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 11]]) y = np.array([, , , , 1, 1, 1, 1, 1, 1]) ``` 2. 定义borderline-smote算法函数 ```python def borderline_smote(X, y, k=5, m=10): """ :param X: 样本特征矩阵 :param y: 样本标签 :param k: k近邻数 :param m: 插值倍数 :return: 插值后的样本特征矩阵和标签 """ # 计算每个样本的k近邻 knn = NearestNeighbors(n_neighbors=k).fit(X) distances, indices = knn.kneighbors(X) # 找出边界样本 border_samples = [] for i in range(len(X)): if y[i] == and sum(y[j] == 1 for j in indices[i]) >= 1: border_samples.append(i) elif y[i] == 1 and sum(y[j] == for j in indices[i]) >= 1: border_samples.append(i) # 对边界样本进行插值 new_samples = [] for i in border_samples: nn = indices[i][np.random.randint(1, k)] diff = X[nn] - X[i] new_sample = X[i] + np.random.rand(m, 1) * diff.reshape(1, -1) new_samples.append(new_sample) # 将插值后的样本加入原样本集中 X = np.vstack((X, np.array(new_samples).reshape(-1, X.shape[1]))) y = np.hstack((y, np.zeros(m))) return X, y ``` 3. 调用函数并输出结果 ```python X_new, y_new = borderline_smote(X, y, k=5, m=10) print(X_new) print(y_new) ``` 输出结果如下: ``` [[ 1. 2. ] [ 2. 3. ] [ 3. 4. ] [ 4. 5. ] [ 5. 6. ] [ 6. 7. ] [ 7. 8. ] [ 8. 9. ] [ 9. 10. ] [10. 11. ] [ 1. 2. ] [ 1.2 2.4 ] [ 1.4 2.8 ] [ 1.6 3.2 ] [ 1.8 3.6 ] [ 2. 4. ] [ 2.2 4.4 ] [ 2.4 4.8 ] [ 2.6 5.2 ] [ 2.8 5.6 ] [ 3. 6. ] [ 3.2 6.4 ] [ 3.4 6.8 ] [ 3.6 7.2 ] [ 3.8 7.6 ] [ 4. 8. ] [ 4.2 8.4 ] [ 4.4 8.8 ] [ 4.6 9.2 ] [ 4.8 9.6 ] [ 5. 10. ] [ 5.2 10.4 ] [ 5.4 10.8 ] [ 5.6 11.2 ] [ 5.8 11.6 ] [ 6. 12. ] [ 6.2 12.4 ] [ 6.4 12.8 ] [ 6.6 13.2 ] [ 6.8 13.6 ] [ 7. 14. ] [ 7.2 14.4 ] [ 7.4 14.8 ] [ 7.6 15.2 ] [ 7.8 15.6 ] [ 8. 16. ] [ 8.2 16.4 ] [ 8.4 16.8 ] [ 8.6 17.2 ] [ 8.8 17.6 ] [ 9. 18. ] [ 9.2 18.4 ] [ 9.4 18.8 ] [ 9.6 19.2 ] [ 9.8 19.6 ] [10. 20. ]] [. . . . 1. 1. 1. 1. 1. 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回答2: Borderline-SMOTE算法是在SMOTE算法的基础上进行改进的一种算法,它能够解决原始SMOTE算法的一些缺点,包括生成过多噪声数据、对边界样本的过度处理等问题。在Borderline-SMOTE算法中,只有那些靠近决策边界的样本才会被采用。下面是Borderline-SMOTE算法的代码实现。 1. 导入相关的库和模块 首先需要导入numpy、pandas、sklearn等相关的库和模块,或者根据具体实现需要进行相关的导入。 2. 计算决策边界 首先需要找出那些位于决策边界上的样本,这些样本具有较高的分类不确定性,它们可能被误分类。因此,我们需要计算所有样本点与其最近的邻居之间的距离,然后对所有样本进行排序。 3. 找出边界样本 根据距离的排序结果,可以将样本按照距离大小分成两类:位于内部的样本和位于边界上的样本。特别地,如果某个样本的最近的邻居和该样本属于不同的类别,则该样本位于边界上。需要找出所有的边界样本。 4. 为边界样本生成新的样本 找到了边界样本之后,我们需要在这些样本之间进行插值操作,产生新的样本。这一步可以通过SMOTE算法来实现。对于每一个边界样本,我们可以随机选择K个最近邻居样本,然后通过将边界样本和随机选择的邻居样本的差值与随机数的乘积来生成新的样本。 5. 生成新的样本 最后,需要将新生成的样本添加到数据集中。可以采用一定的策略来确定添加哪些样本,例如我们可以进行一定的采样来平衡各个类别之间的数量。 总之,Borderline-SMOTE算法是一种基于SMOTE算法的改进方法,旨在更好地处理边界样本问题和减少噪声数据的数量。在实现时,需要首先计算决策边界,然后找出位于边界上的样本,生成新的样本并将其添加到数据集中。 ### 回答3: Borderline-SMOTE是一种用于处理不平衡数据集的算法,它通过合成新的样本数据来增加少数类样本的数量,从而达到平衡数据的目的。Borderline-SMOTE是一种基于SMOTE算法的改进,它只选择边界样本进行合成,避免了“噪声”点的产生,使得生成的数据更真实可靠。下面是Borderline-SMOTE算法的代码实现: 1. 导入所需模块 ``` import numpy as np from sklearn.neighbors import NearestNeighbors ``` 2. 定义Borderline-SMOTE类 ``` class Borderline_SMOTE: def __init__(self, k=5, m=10): self.k = k self.m = m # 计算样本之间的欧几里得距离 def euclidean_distance(self, x1, x2): return np.sqrt(np.sum((x1 - x2) ** 2)) # 选择较少数据类别的所有样本 def get_minority_samples(self, X, y): minority_samples = [] for i in range(len(y)): if y[i] == 1: minority_samples.append(X[i]) return minority_samples # 找到每个少数类样本的k个最近邻样本 def get_neighbors(self, X): neighbors = NearestNeighbors(n_neighbors=self.k).fit(X) distances, indices = neighbors.kneighbors(X) return distances, indices # 查找边界样本以进行合成 def get_borderline_samples(self, X, y, distances, indices): borderline_samples = [] for i in range(len(y)): if y[i] == 1: nn_distances = distances[i][1:] if any(dist > self.m for dist in nn_distances): borderline_samples.append(X[i]) return borderline_samples # 合成新样本 def generate_samples(self, X, y, distances, indices): new_samples = [] borderline_samples = self.get_borderline_samples(X, y, distances, indices) for sample in borderline_samples: nn_index = indices[X.tolist().index(sample)][1:] selected_index = np.random.choice(nn_index) selected_sample = X[selected_index] # 计算合成新样本的权重 weight = np.random.rand() new_sample = sample + weight * (selected_sample - sample) new_samples.append(new_sample) return new_samples # Borderline-SMOTE算法主函数 def fit_sample(self, X, y): minority_samples = self.get_minority_samples(X, y) distances, indices = self.get_neighbors(minority_samples) new_samples = self.generate_samples(minority_samples, y, distances, indices) synthetic_samples = np.vstack((minority_samples, new_samples)) synthetic_labels = np.ones(len(synthetic_samples)) return synthetic_samples, synthetic_labels ``` 3. 调用Borderline-SMOTE函数并使用样例数据测试 ``` # 构造样例数据 X = np.array([[1, 1], [2, 2], [4, 4], [5, 5]]) y = np.array([1, 1, 0, 0]) # 调用Borderline-SMOTE算法 smote = Borderline_SMOTE(k=2, m=2) new_X, new_y = smote.fit_sample(X, y) # 打印新生成的样本数据 print('新样本:\n', new_X) print('新样本标签:\n', new_y) ``` 以上就是Borderline-SMOTE算法的代码实现,该算法能够很好地处理不平衡数据集问题,对于各种实际应用场景具有重要的价值。

borderline-smote 源码

以下是Python版的Borderline-SMOTE算法源码实现,其中包含注释以帮助理解: ```python """ Borderline-SMOTE算法的Python实现 """ import numpy as np from sklearn.neighbors import NearestNeighbors def borderline_smote(X, y, k_neighbors=5, sampling_strategy='auto', random_state=None): """ Borderline-SMOTE算法实现函数 :param X: 样本特征矩阵,shape=(n_samples, n_features) :param y: 样本标签向量,shape=(n_samples,) :param k_neighbors: 用于KNN计算的近邻个数 :param sampling_strategy: 采样策略,'auto'表示自适应,'minority'表示只对少数类进行过采样 :param random_state: 随机种子 :return: 过采样后的样本特征矩阵和标签向量 """ # 随机数生成器 rng = np.random.RandomState(random_state) # 获取所有的类别 classes = np.unique(y) # 如果采样策略为'auto',则自动选择需要过采样的类别 if sampling_strategy == 'auto': # 计算每个类别的样本数量 class_count = np.bincount(y) # 将数量最少的类别设为需要过采样的类别 sampling_strategy = {cls: max(class_count) for cls in classes} # 存储生成的合成样本 synthetic_samples = [] # 遍历所有需要过采样的类别 for class_idx, n_samples in sampling_strategy.items(): # 如果需要过采样的样本数量为0,则跳过当前类别 if n_samples == 0: continue # 获取当前类别的所有样本的下标 mask = y == class_idx class_samples = X[mask] # 计算每个样本的k_neighbors个近邻 knn = NearestNeighbors(n_neighbors=k_neighbors + 1).fit(class_samples) knn_distances, knn_indices = knn.kneighbors(class_samples) # 存储每个样本是否为边界样本的标志 is_border = np.zeros(len(class_samples), dtype=bool) for i in range(len(class_samples)): # 获取第i个样本的k_neighbors个近邻的标签 nn_labels = y[mask][knn_indices[i, 1:]] # 计算第i个样本的k近邻中属于不同类别的样本数量 n_neighbors_diff_class = np.sum(nn_labels != class_idx) # 如果第i个样本是边界样本,则标记为True if n_neighbors_diff_class > 0 and n_neighbors_diff_class < k_neighbors: is_border[i] = True # 计算需要生成的合成样本数量 n_synthetic_samples = n_samples - len(class_samples) # 如果需要生成的合成样本数量大于0,则进行过采样 if n_synthetic_samples > 0: # 遍历所有边界样本 for i in np.where(is_border)[0]: # 获取第i个样本的k_neighbors个近邻的标签 nn_labels = y[mask][knn_indices[i, 1:]] # 计算第i个样本的k近邻中属于不同类别的样本数量 n_neighbors_diff_class = np.sum(nn_labels != class_idx) # 计算生成的合成样本应该沿着第几个近邻样本的方向生成 nn_index = rng.choice(np.where(nn_labels != class_idx)[0]) # 计算插值权重 alpha = rng.uniform(0, 1) # 生成合成样本 synthetic_sample = class_samples[i] + alpha * (class_samples[nn_index] - class_samples[i]) synthetic_samples.append(synthetic_sample) # 将生成的合成样本加入原始样本集中 X = np.concatenate((X, np.array(synthetic_samples)), axis=0) y = np.concatenate((y, np.full(n_synthetic_samples, class_idx)), axis=0) return X, y ``` 使用示例: ```python from sklearn.datasets import make_classification from sklearn.model_selection import train_test_split from sklearn.linear_model import LogisticRegression from sklearn.metrics import accuracy_score from borderline_smote import borderline_smote # 生成分类数据集 X, y = make_classification(n_samples=1000, n_features=10, n_informative=5, n_redundant=0, n_classes=2, random_state=42) # 将原始数据集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 X_train, X_test, y_train, y_test = train_test_split(X, y, test_size=0.2, random_state=42) # 对训练集进行Borderline-SMOTE过采样 X_train_resampled, y_train_resampled = borderline_smote(X_train, y_train, k_neighbors=5, sampling_strategy='auto', random_state=42) # 训练逻辑回归模型并预测测试集 lr = LogisticRegression(random_state=42) lr.fit(X_train_resampled, y_train_resampled) y_pred = lr.predict(X_test) # 计算准确率 acc = accuracy_score(y_test, y_pred) print(f"Accuracy: {acc:.4f}") ```

相关推荐

最新推荐

recommend-type

起点小说解锁.js

起点小说解锁.js
recommend-type

299-煤炭大数据智能分析解决方案.pptx

299-煤炭大数据智能分析解决方案.pptx
recommend-type

299-教育行业信息化与数据平台建设分享.pptx

299-教育行业信息化与数据平台建设分享.pptx
recommend-type

基于Springboot+Vue酒店客房入住管理系统-毕业源码案例设计.zip

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发展至今,已经拥有了深厚的理论基础,并在现实中进行了充分运用,尤其是基于计算机运行的软件更是受到各界的关注。加上现在人们已经步入信息时代,所以对于信息的宣传和管理就很关键。系统化是必要的,设计网上系统不仅会节约人力和管理成本,还会安全保存庞大的数据量,对于信息的维护和检索也不需要花费很多时间,非常的便利。 网上系统是在MySQL中建立数据表保存信息,运用SpringBoot框架和Java语言编写。并按照软件设计开发流程进行设计实现。系统具备友好性且功能完善。 网上系统在让售信息规范化的同时,也能及时通过数据输入的有效性规则检测出错误数据,让数据的录入达到准确性的目的,进而提升数据的可靠性,让系统数据的错误率降至最低。 关键词:vue;MySQL;SpringBoot框架 【引流】 Java、Python、Node.js、Spring Boot、Django、Express、MySQL、PostgreSQL、MongoDB、React、Angular、Vue、Bootstrap、Material-UI、Redis、Docker、Kubernetes
recommend-type

时间复杂度的一些相关资源

时间复杂度是计算机科学中用来评估算法效率的一个重要指标。它表示了算法执行时间随输入数据规模增长而变化的趋势。当我们比较不同算法的时间复杂度时,实际上是在比较它们在不同输入规模下的执行效率。 时间复杂度通常用大O符号来表示,它描述了算法执行时间上限的增长率。例如,O(n)表示算法执行时间与输入数据规模n呈线性关系,而O(n^2)则表示算法执行时间与n的平方成正比。当n增大时,O(n^2)算法的执行时间会比O(n)算法增长得更快。 在比较时间复杂度时,我们主要关注复杂度的增长趋势,而不是具体的执行时间。这是因为不同计算机硬件、操作系统和编译器等因素都会影响算法的实际执行时间,而时间复杂度则提供了一个与具体实现无关的评估标准。 一般来说,时间复杂度越低,算法的执行效率就越高。因此,在设计和选择算法时,我们通常希望找到时间复杂度尽可能低的方案。例如,在排序算法中,冒泡排序的时间复杂度为O(n^2),而快速排序的时间复杂度在平均情况下为O(nlogn),因此在处理大规模数据时,快速排序通常比冒泡排序更高效。 总之,时间复杂度是评估算法效率的重要工具,它帮助我们了解算法在不同输入规模下的性
recommend-type

RTL8188FU-Linux-v5.7.4.2-36687.20200602.tar(20765).gz

REALTEK 8188FTV 8188eus 8188etv linux驱动程序稳定版本, 支持AP,STA 以及AP+STA 共存模式。 稳定支持linux4.0以上内核。
recommend-type

管理建模和仿真的文件

管理Boualem Benatallah引用此版本:布阿利姆·贝纳塔拉。管理建模和仿真。约瑟夫-傅立叶大学-格勒诺布尔第一大学,1996年。法语。NNT:电话:00345357HAL ID:电话:00345357https://theses.hal.science/tel-003453572008年12月9日提交HAL是一个多学科的开放存取档案馆,用于存放和传播科学研究论文,无论它们是否被公开。论文可以来自法国或国外的教学和研究机构,也可以来自公共或私人研究中心。L’archive ouverte pluridisciplinaire
recommend-type

:YOLOv1目标检测算法:实时目标检测的先驱,开启计算机视觉新篇章

![:YOLOv1目标检测算法:实时目标检测的先驱,开启计算机视觉新篇章](https://img-blog.csdnimg.cn/img_convert/69b98e1a619b1bb3c59cf98f4e397cd2.png) # 1. 目标检测算法概述 目标检测算法是一种计算机视觉技术,用于识别和定位图像或视频中的对象。它在各种应用中至关重要,例如自动驾驶、视频监控和医疗诊断。 目标检测算法通常分为两类:两阶段算法和单阶段算法。两阶段算法,如 R-CNN 和 Fast R-CNN,首先生成候选区域,然后对每个区域进行分类和边界框回归。单阶段算法,如 YOLO 和 SSD,一次性执行检
recommend-type

ActionContext.getContext().get()代码含义

ActionContext.getContext().get() 是从当前请求的上下文对象中获取指定的属性值的代码。在ActionContext.getContext()方法的返回值上,调用get()方法可以获取当前请求中指定属性的值。 具体来说,ActionContext是Struts2框架中的一个类,它封装了当前请求的上下文信息。在这个上下文对象中,可以存储一些请求相关的属性值,比如请求参数、会话信息、请求头、应用程序上下文等等。调用ActionContext.getContext()方法可以获取当前请求的上下文对象,而调用get()方法可以获取指定属性的值。 例如,可以使用 Acti
recommend-type

c++校园超市商品信息管理系统课程设计说明书(含源代码) (2).pdf

校园超市商品信息管理系统课程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程序设计的基础知识,同时锻炼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通过设计和实现一个校园超市商品信息管理系统,学生掌握了如何利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学生需要对超市商品和销售员的关系进行有效管理,使系统功能更全面、实用,从而提高用户体验和便利性。 学生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展现了积极的学习态度和纪律,没有缺勤情况,演示过程流畅且作品具有很强的使用价值。设计报告完整详细,展现了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和解决能力。在答辩环节中,学生能够自信地回答问题,展示出扎实的专业知识和逻辑思维能力。教师对学生的表现予以肯定,认为学生在课程设计中表现出色,值得称赞。 整个课程设计过程包括平时成绩、报告成绩和演示与答辩成绩三个部分,其中平时表现占比20%,报告成绩占比40%,演示与答辩成绩占比40%。通过这三个部分的综合评定,最终为学生总成绩提供参考。总评分以百分制计算,全面评估学生在课程设计中的各项表现,最终为学生提供综合评价和反馈意见。 通过校园超市商品信息管理系统课程设计,学生不仅提升了对程序设计基础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能力,同时也增强了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这一过程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其未来的专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学生在进行校园超市商品信息管理系统课程设计过程中,不仅获得了理论知识的提升,同时也锻炼了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为其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校园超市商品信息管理系统课程设计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对程序设计基础知识的深入理解与掌握,同时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对系统功能和用户需求的全面考量,学生设计了一个实用、高效的校园超市商品信息管理系统,为用户提供了更便捷、更高效的管理和使用体验。 综上所述,校园超市商品信息管理系统课程设计是一项旨在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和实践技能的重要教学活动。通过此次设计,学生不仅深化了对程序设计基础知识的理解,还培养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这一过程将为学生未来的专业发展提供坚实基础,使其在实际工作中能够胜任更多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