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TSU的算法原理及步骤
时间: 2023-08-04 17:08:23 浏览: 89
OTSU算法是一种图像处理中用于图像分割的算法,其原理基于灰度直方图。OTSU算法的目的是要找到一种最优的阈值,将图像分为前景和背景两部分,使得两部分之间的类间方差最大,而类内方差最小。
OTSU算法的步骤如下:
1. 统计图像的灰度直方图,得到每个灰度级别的像素点个数。
2. 计算图像中像素点的总个数。
3. 初始化类内方差最小值为无穷大,类间方差最大值为0,阈值T为0。
4. 对于每个灰度级别i,计算以下值:
a. 前景像素点个数wi = 前i个灰度级别像素点个数总和 / 总像素点个数
b. 背景像素点个数bi = 后(n-i)个灰度级别像素点个数总和 / 总像素点个数
c. 前景像素点灰度平均值ui = 前i个灰度级别像素点灰度值总和 / 前景像素点个数wi
d. 背景像素点灰度平均值vi = 后(n-i)个灰度级别像素点灰度值总和 / 背景像素点个数bi
e. 类间方差sigma = wi * bi * (ui - vi) ^ 2
5. 若sigma大于当前最大值,则将sigma赋值为最大值,并将阈值T赋值为当前灰度级别i。
6. 重复步骤4和步骤5,直到计算完所有灰度级别。
7. 最终得到的阈值T即为OTSU阈值。
通过OTSU算法得到的阈值T,可以用于将图像分为前景和背景两部分,从而实现图像的分割。
相关问题
一维otsu阈值分割算法原理matlab
一维Otsu阈值分割算法是一种自适应的图像分割方法,主要用于将一维图像从背景和前景分离出来。该算法的原理如下:
1. 统计灰度级的直方图
将一维图像的灰度级作为横轴,像素数量作为纵轴,统计每个灰度级的像素数量,得到灰度级的直方图。
2. 计算灰度级的累积分布函数和像素平均灰度
根据灰度级的直方图,计算每个灰度级的像素累积分布函数,即前景和背景像素的比例。同时计算整个图像的平均灰度。
3. 计算最佳阈值
遍历所有可能的阈值,将图像分割成前景和背景,并计算前景和背景的像素数量、平均灰度和方差。根据Otsu公式计算每个阈值的类间方差,选择使类间方差最大的阈值作为最佳阈值。
4. 应用阈值分割
使用最佳阈值将图像分割成前景和背景,前景中的像素灰度值设置为255(或其他设定的值),背景中的像素灰度值设置为0(或其他设定的值)。
在Matlab中,可以使用以下步骤实现一维Otsu阈值分割算法:
1. 使用imhist函数计算灰度级的直方图。
2. 使用cumsum函数计算灰度级的累积分布函数,并使用mean函数计算像素平均灰度。
3. 使用循环遍历所有可能的阈值,并在每个阈值处计算前景和背景的像素数量、平均灰度和方差。
4. 根据Otsu公式计算每个阈值的类间方差,并选择使类间方差最大的阈值作为最佳阈值。
5. 使用imbinarize函数应用最佳阈值分割图像,将前景中的像素灰度值设置为255,背景中的像素灰度值设置为0。
以上就是一维Otsu阈值分割算法的原理,并给出了使用Matlab实现该算法的步骤。
OTSU法求阈值的算法原理
OTSU法是一种自适应阈值分割方法,其算法原理如下:
1. 计算图像中所有像素的直方图,即统计每个灰度级别的像素数目;
2. 统计图像中像素总数N;
3. 初始化类间方差最大值为0,灰度级别最大值为255,以及初始阈值t=0;
4. 对每个灰度级别i=0,1,...,255,计算以下三个值:
- w0:小于或等于i的像素数占总像素数的比例;
- w1:大于i的像素数占总像素数的比例;
- u0:小于或等于i的像素的平均灰度值;
- u1:大于i的像素的平均灰度值;
5. 对于每个灰度级别i,计算类间方差:
- varBetween = w0 * w1 * (u0 - u1) ^ 2;
6. 如果varBetween大于当前类间方差最大值,则将当前类间方差最大值更新为varBetween,并将当前阈值t更新为i;
7. 重复步骤4-6,直到计算完所有灰度级别;
8. 最终得到的阈值t即为OTSU算法求得的最优阈值。
OTSU算法的核心思想是将图像分为两类,使得类间方差最大,即目标类与背景类之间的差异最大。通过不断调整阈值,找到使类间方差最大的阈值,以达到最佳分割的目的。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