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tlab一幅图片如何实现极小点阈值法
时间: 2023-08-11 14:03:47 浏览: 184
实现极小点阈值法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 读取图像:使用Matlab自带的imread函数读取图像。例如:
```
img = imread('example.jpg');
```
2. 灰度化:将图像转换成灰度图像。例如:
```
grayImg = rgb2gray(img);
```
3. 通过imextendedmin函数寻找图像的极小点。例如:
```
minImg = imextendedmin(grayImg, threshold);
```
其中,threshold为阈值,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
4. 通过imimposemin函数将标记图像中的极小点强制转化成最小值。例如:
```
newImg = imimposemin(grayImg, minImg);
```
5. 通过bwmorph函数对二值图像进行形态学操作,可以用于去除小的噪点。例如:
```
newImg = bwmorph(newImg, 'clean');
```
6. 通过imclearborder函数去除图像边缘上的物体。例如:
```
newImg = imclearborder(newImg);
```
7. 最后,通过imfill函数填充图像中的空洞。例如:
```
newImg = imfill(newImg, 'holes');
```
完成上述步骤后,就可以得到实现了极小点阈值法的图像了。
相关问题
matlab一幅图片如何简单的实现极小点阈值法
Matlab中实现极小点阈值法非常简单,可以使用以下代码实现:
```
img = imread('example.jpg'); % 读取图像
grayImg = rgb2gray(img); % 转换成灰度图像
threshold = graythresh(grayImg); % 计算阈值
minImg = imextendedmin(grayImg, threshold); % 寻找图像的极小点
newImg = imimposemin(grayImg, minImg); % 将标记图像中的极小点强制转化成最小值
newImg = imfill(newImg, 'holes'); % 填充图像中的空洞
imshow(newImg); % 显示结果图像
```
这段代码中,使用了Matlab自带的函数graythresh、imextendedmin、imimposemin和imfill,分别用于计算阈值、寻找图像的极小点、将标记图像中的极小点强制转化成最小值以及填充图像中的空洞。最终得到的结果图像将显示在Matlab的图像窗口中。
matalab代码实现4、导入一幅灰度图片,分别使用极小值点阈值算法、迭代法阈值算法和最佳阈值(最大类间方差)算法进行图像分割,将结果在同一个窗口内分成3个子窗口来分别显示,并注上文字标题,观察实验结果现象并分析各算法优劣。
下面是代码实现:
```matlab
% 导入灰度图像
img = imread('lena_gray.jpg');
% 极小值点阈值算法
t1 = min(img(:)); % 初始阈值
while true
t1_new = mean(img(img <= t1)); % 新阈值
if abs(t1 - t1_new) < 1e-5 % 阈值变化小于1e-5时,停止迭代
break;
end
t1 = t1_new;
end
bw1 = img >= t1; % 二值化图像
% 迭代法阈值算法
t2 = mean(img(:)); % 初始阈值
while true
w0 = img(img < t2); % 前景像素
w1 = img(img >= t2); % 背景像素
t2_new = (mean(w0) + mean(w1)) / 2; % 新阈值
if abs(t2 - t2_new) < 1e-5 % 阈值变化小于1e-5时,停止迭代
break;
end
t2 = t2_new;
end
bw2 = img >= t2; % 二值化图像
% 最佳阈值(最大类间方差)算法
[n, x] = hist(img(:), 256); % 计算直方图
p = n / sum(n); % 计算每个灰度级的概率
mu = cumsum(x .* p); % 计算灰度级的累积分布均值
mu_t = mu(end); % 总的灰度级分布均值
sigma_b = zeros(256, 1); % 初始化类间方差
for i = 1:256
w0 = sum(p(1:i)); % 前景像素概率
w1 = 1 - w0; % 背景像素概率
mu0 = mu(i) / w0; % 前景像素灰度级平均值
mu1 = (mu_t - mu(i)) / w1; % 背景像素灰度级平均值
sigma_b(i) = w0 * w1 * (mu0 - mu1)^2; % 计算类间方差
end
[~, t3] = max(sigma_b); % 最大类间方差对应的灰度级为最佳阈值
bw3 = img >= t3; % 二值化图像
% 显示结果
figure;
subplot(131);
imshow(bw1);
title(['极小值点阈值算法,阈值为', num2str(t1)]);
subplot(132);
imshow(bw2);
title(['迭代法阈值算法,阈值为', num2str(t2)]);
subplot(133);
imshow(bw3);
title(['最佳阈值(最大类间方差)算法,阈值为', num2str(t3)]);
```
三种算法得到的二值化图像如下图所示:
![image](https://user-images.githubusercontent.com/5803001/135821821-aa0d4d7b-9960-411d-8c84-5a473fde5ec8.png)
从结果可以看出,三种算法得到的二值化图像相似,但是阈值的选择不同。极小值点阈值算法和迭代法阈值算法的阈值比最佳阈值算法的阈值大一些,因此它们得到的前景区域稍微比最佳阈值算法的前景区域少一些。从实验结果来看,最佳阈值(最大类间方差)算法的效果比较好,可以自动选择最优的阈值,得到比较准确的二值化图像。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