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这段代码% QPSK M = 8; % Pi = 180; % Determine the position of constellation points Seita = atan2(imag(s),real(s)); % Seita = angle(s); for k = 1:par.U if Seita(k)<0 && Seita(k)>-pi Seita(k) = Seita(k)+2*pi; else Seita(k) = Seita(k); end end seita = Seita;
时间: 2023-12-28 22:03:24 浏览: 139
这段代码实现了对QPSK调制的星座点进行偏移。偏移的过程是通过计算星座点的极角,并根据其值进行调整。
首先,代码中定义了QPSK调制的星座点数量为8个,即M=8。然后,定义了一个常量Pi为180度。
接下来,通过使用函数 atan2(imag(s),real(s)) 计算出所有星座点的极角,并将其存储在变量 Seita 中。其中,imag(s) 和 real(s) 分别表示星座点的虚部和实部。
接着,使用一个循环对所有的极角进行检查和调整。如果某个星座点的极角小于0且大于-pi,则将其加上2*pi进行调整。否则,不进行任何调整。
最后,将调整后的极角存储在变量 seita 中。
通过对星座点进行偏移,可以使QPSK调制更加稳定和鲁棒,减少误码率。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