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_R复习.docx
在R语言中,`seq()`函数是一个非常基础且重要的序列生成工具,用于创建等差数列。`seq()`函数有五个参数,分别是`from`、`to`、`by`、`length.out`和`along.with`。 1. `from`参数指定了数列的起始值。 2. `to`参数指定了数列的终止值。 3. `by`参数定义了数列中相邻元素之间的间隔。如果不提供`by`,默认间隔为1。 4. `length.out`参数用来设定输出序列的长度。如果提供了这个参数,`from`和`to`会被调整以满足指定的长度。 5. `along.with`参数允许生成一个与提供的向量长度相同的序列。 例如,`seq(from=0, to=1, by=0.1)`会生成一个从0到1,间隔为0.1的数列。而`seq(from=0, to=1, length.out=11)`则会生成一个长度为11的数列,确保在`from`和`to`之间均匀分布。 `rep()`函数则是用来重复元素或者向量的。它有四个参数:`x`、`times`、`length.out`和`each`。 1. `x`参数是要重复的对象,可以是单一数值、向量或数据结构。 2. `times`参数指定了整体重复的次数。 3. `length.out`参数用于指定重复后的向量长度。 4. `each`参数决定了每个元素在原基础上重复的次数。 例如,`rep(1, times=2)`会生成一个包含两个1的向量,而`rep(c(1,2,3), each=2)`则会将每个元素都重复一次,得到`1 1 2 2 3 3`。 `which()`函数用于找出向量中哪些位置的元素为真。例如,`which(c(TRUE, FALSE, TRUE))`将返回一个包含这些位置的向量,即`1 3`。 `min()`和`max()`函数分别用于找到向量中的最小值和最大值,`which.min()`和`which.max()`则是找出这些值的位置。`any()`函数检查向量中是否存在至少一个真值,返回逻辑值T(真)或F(假)。`all()`函数则检查向量中所有元素是否均为真,同样返回T或F。 `paste()`函数用于将多个对象拼接在一起。`sep`参数用于设置元素间的分隔符,而`collapse`参数用于指定整个向量内部元素间的分隔符。例如,`paste("Happy","birthday", sep=",")`会生成字符串"Happy,birthday"。 `names()`函数可以用来查看或设置数据集、向量等对象的变量名或命名。在向量`fruit`中添加名称后,可以使用`names(fruit)`查看这些名称。 `mean()`函数计算平均值,例如`mean(c(1,2,3,4,5))`将返回3。 `factor()`函数将向量转换为因子,常用于分类变量处理。`levels`参数指定因子的可能水平,`labels`参数可以为这些水平赋予名称,`exclude`参数用于排除特定的水平,而`ordered`参数控制因子是否有序。 以上就是R语言中`seq()`、`rep()`、`which()`、`paste()`、`names()`、`mean()`和`factor()`等基本函数的用法及其示例。了解并熟练掌握这些函数,将有助于提升你在数据分析和编程过程中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