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端虎克铰的六自由度并联机器人的运动学方程
时间: 2023-09-25 20:09:45 浏览: 252
两端虎克铰的六自由度并联机器人的运动学方程可以通过以下步骤得到:
1. 定义机器人各个关节的旋转角度和长度,以及各个连杆的长度和它们之间的夹角。
2. 运用欧拉角和旋转矩阵的理论,将机器人的运动学问题转化为求解机器人末端执行器的位置和姿态的问题。
3. 利用正向运动学的方法,根据机器人各关节的旋转角度和长度,以及各连杆的长度和夹角,求出机器人末端执行器的位置和姿态。
4. 利用逆向运动学的方法,根据机器人末端执行器的位置和姿态,反推出机器人各关节的旋转角度和长度,以及各连杆的长度和夹角。
5. 利用机器人运动学方程,将机器人末端执行器的位置和姿态与机器人各关节的旋转角度和长度、各连杆的长度和夹角联系起来,建立起机器人的运动学方程。
最终,得到的运动学方程可以用于描述机器人在运动过程中末端执行器的位置和姿态与各关节的旋转角度和长度之间的关系。
相关问题
带有双端虎克铰的六自由度并联机器人运动学正解,写出计算公式与步骤,并用matlab编程
好的,以下是带有双端虎克铰的六自由度并联机器人运动学正解的计算公式与步骤:
1. 建立坐标系
建立机器人的坐标系,通常选择基座坐标系为机器人运动的参考坐标系,其余坐标系根据机器人的结构和运动进行选择。
2. 建立变量
建立机器人的运动变量,通常选择关节角度作为运动变量。
3. 求解正运动学
根据机器人的结构和运动学原理,推导出机器人的正运动学方程组,其中包括各个关节的运动学方程和末端执行器的位置和姿态方程。
4. 计算正运动学
将机器人的运动变量代入正运动学方程中,计算得到机器人各个关节的角度和末端执行器的位置和姿态。
5. 编程实现
根据以上步骤,编写matlab程序实现机器人的正运动学计算。
下面是双端虎克铰的六自由度并联机器人运动学正解的计算公式与matlab代码实现:
1. 建立坐标系
在双端虎克铰的机器人中,通常选择基座坐标系为机器人运动的参考坐标系,其余坐标系根据机器人的结构和运动进行选择。在此我们建立如下坐标系:
- O0:基座坐标系
- O1:连杆1的坐标系
- O2:连杆2的坐标系
- O3:末端执行器坐标系
2. 建立变量
在双端虎克铰的机器人中,通常选择关节角度作为运动变量,因此我们建立如下变量:
- q1、q2、q3:连杆1、2和3的关节角度
3. 求解正运动学
根据机器人的结构和运动学原理,我们可以推导出机器人的正运动学方程组,其中包括各个关节的运动学方程和末端执行器的位置和姿态方程。
首先,我们需要根据双端虎克铰的结构,建立连杆之间的运动学关系,得到以下关系式:
- O0到O1的变换矩阵:T01 = RotZ(q1) * TransZ(d1)
- O1到O2的变换矩阵:T12 = RotX(q2) * TransZ(d2)
- O2到O3的变换矩阵:T23 = RotX(q3) * TransZ(d3)
其中,RotX、RotZ和TransZ分别表示绕X、Z轴旋转和沿Z轴平移的变换矩阵。
接着,我们可以根据连杆之间的运动学关系,求解出末端执行器的位置和姿态方程,得到以下关系式:
- 末端执行器的位置:P3 = T01 * T12 * T23 * P0
- 末端执行器的姿态:R3 = T01 * T12 * T23 * R0
其中,P0和R0分别表示基座坐标系的位置和姿态,P3和R3分别表示末端执行器的位置和姿态。
4. 计算正运动学
将机器人的运动变量代入正运动学方程中,计算得到机器人各个关节的角度和末端执行器的位置和姿态。具体计算方法可以使用matlab中的符号计算工具箱实现,或者使用数值计算方法进行近似计算。
下面是matlab代码实现:
```matlab
syms q1 q2 q3 d1 d2 d3 real;
% 连杆长度
L1 = 1;
L2 = 1;
L3 = 0.5;
% 建立坐标系
O0 = eye(4);
O1 = RotZ(q1) * TransZ(d1);
O2 = RotX(q2) * TransZ(d2);
O3 = RotX(q3) * TransZ(d3);
% 正运动学方程
P0 = [0; 0; 0; 1];
P3 = simplify(O1 * O2 * O3 * P0);
R0 = eye(3);
R3 = simplify(O1 * O2 * O3 * R0);
% 计算结果
P = subs(P3, {q1, q2, q3, d1, d2, d3}, {pi/4, pi/6, pi/3, L1, L2, L3});
R = subs(R3, {q1, q2, q3}, {pi/4, pi/6, pi/3});
disp(['末端执行器的位置:', char(P(1:3)')])
disp(['末端执行器的姿态:'])
disp(char(R))
```
以上代码中,RotZ、RotX和TransZ分别表示绕Z、X轴旋转和沿Z轴平移的变换矩阵,simplify函数用于简化运算结果,subs函数用于将变量代入表达式中进行计算。
希望以上解答和代码能够帮到您。
由双端虎克铰和螺旋副、伸缩副组成的连杆,组成六自由度并联机器人,仅知六个伸缩副的长度,用牛顿法迭代求机器人末端机构运动学正解,并用matlab写出
好的,我会尽力回答您的问题。首先,这是一个六自由度并联机器人,由双端虎克铰和螺旋副、伸缩副组成的连杆构成。我们已知六个伸缩副的长度,需要使用牛顿法迭代求机器人末端机构的运动学正解,并用Matlab实现。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机器人末端机构的运动学正解是什么。运动学正解是指根据机器人各关节的运动轨迹,求出机器人末端执行器(例如机械手臂的末端夹爪)的位置和姿态,也就是机器人末端执行器的位置、姿态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求解机器人末端机构的运动学正解需要用到机器人的正运动学方程,即从机器人各关节的运动状态(例如关节角度)求出机器人末端执行器的位置、姿态的方程。在本题中,我们可以采用牛顿法迭代求解机器人正运动学方程。
牛顿法是一种迭代算法,用于寻找函数的根。在求解机器人正运动学方程中,我们需要寻找机器人末端执行器的位置、姿态,也就是方程的根。因此,我们可以采用牛顿法求解机器人正运动学方程,以确定机器人末端执行器的位置、姿态。
具体实现过程如下:
1. 定义机器人的初始状态(例如各关节的初始角度)和末端执行器的期望位置、姿态。
2. 根据机器人的初始状态,计算机器人末端执行器的位置、姿态,并与期望位置、姿态进行比较,判断是否满足要求。
3. 如果末端执行器的位置、姿态不满足要求,则使用牛顿法迭代求解机器人的正运动学方程,以更新机器人的状态。
4. 重复步骤2和3,直到机器人末端执行器的位置、姿态满足要求。
在Matlab中实现牛顿法迭代求解机器人正运动学方程的代码如下:
```matlab
function [end_effector_pos, end_effector_orient] = forward_kinematics(link_lengths, num_iterations, tol)
% link_lengths: 伸缩副长度的向量
% num_iterations: 迭代次数
% tol: 误差容忍度
% end_effector_pos: 末端执行器位置的向量
% end_effector_orient: 末端执行器姿态的矩阵
% 机器人初始状态
init_joint_angles = zeros(1, 6);
% 末端执行器期望位置、姿态
desired_pos = [0, 0, 0];
desired_orient = eye(3);
% 牛顿法迭代求解机器人正运动学方程
joint_angles = init_joint_angles;
for i = 1:num_iterations
[curr_pos, curr_orient] = calculate_end_effector_pose(link_lengths, joint_angles);
pos_error = norm(desired_pos - curr_pos);
orient_error = norm(desired_orient - curr_orient);
if pos_error < tol && orient_error < tol
break;
end
J = calculate_jacobian(link_lengths, joint_angles);
delta_q = J \ ([desired_pos - curr_pos, vec(desired_orient * curr_orient')]' * 0.1);
joint_angles = joint_angles + delta_q';
end
% 返回末端执行器位置、姿态
[end_effector_pos, end_effector_orient] = calculate_end_effector_pose(link_lengths, joint_angles);
end
function [end_effector_pos, end_effector_orient] = calculate_end_effector_pose(link_lengths, joint_angles)
% 计算机器人末端执行器的位置、姿态
% 双端虎克铰和螺旋副、伸缩副组成的连杆长度
L1 = link_lengths(1);
L2 = link_lengths(2);
L3 = link_lengths(3);
L4 = link_lengths(4);
L5 = link_lengths(5);
L6 = link_lengths(6);
% 机器人末端执行器的位置、姿态
end_effector_pos = [0, 0, 0];
end_effector_orient = eye(3);
% TODO: 计算机器人末端执行器的位置、姿态
end
function J = calculate_jacobian(link_lengths, joint_angles)
% 计算机器人的雅可比矩阵
% 双端虎克铰和螺旋副、伸缩副组成的连杆长度
L1 = link_lengths(1);
L2 = link_lengths(2);
L3 = link_lengths(3);
L4 = link_lengths(4);
L5 = link_lengths(5);
L6 = link_lengths(6);
% 机器人末端执行器的位置、姿态
[end_effector_pos, end_effector_orient] = calculate_end_effector_pose(link_lengths, joint_angles);
% 雅可比矩阵
J = zeros(6, 6);
% TODO: 计算雅可比矩阵
end
```
请注意,这只是一个简单的示例,实际上还需要根据具体的机器人结构和运动学方程进行修改。
阅读全文